支付宝、微信又被银联盯上!这回可不是挖墙脚那么简单了。
01
“马家军”将被二度收编...
今年以来,国家不断出手,支付宝和微信一限再限,静态扫码每天最高500,不得烧钱补贴,好不容易到了15号,余额宝还要继续玩限购...
看来要抢余额宝的朋友们,闹钟不能停。
去年,支付宝、微信被“网联”正式收编,最近又传出消息:支付宝、微信的收单业务还要接入“银联”,“马家军”将被二度收编!
我试着用大白话给你解释这两大清算平台:
网联,专注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线上与银行之间的资金清算,举个栗子:你在淘宝上买一双鞋,用支付宝绑定的工行结算-支付宝向网联发起协议支付-网联保存数据,发送请求给工行-工行在你的账户扣钱,告诉网联已经扣款成功—网联再把信息传给支付宝,交易完成。
而银联,则是专注线下市场,跟上面的例子差不多,也就是你在实体门店买一双鞋,支付宝不再和银行直接联系,而是通过由作为中介的清算平台-银联进行间接联系。
不管是网联,银联也罢,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微信、支付宝把积累多年的数据要和它们进行共享了,银联可以如愿查探敌情,在竞争中增添了较量的筹码。
十年前,马云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支付宝,我想都不会想,会在1秒钟内把这个公司全部送给国家。”
十年后,一语中的。
02
支付宝、微信受限的真相...
为何国家要不断对支付宝、微信出手?
我们可以先来观察一组数据:
截至去年底,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到1.29亿,同比增长30.2%;
2017年四季度,余额宝规模达1.58万亿,已经超过招行的存款余额,直逼中国银行个人活期存款;
支付宝和微信的移动支付4年间市场规模增长了20倍;
互联网消费金融4年爆增70倍;
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金额143.26万亿元,同比增长44.32%;
一句话,还是树大招风惹的祸啊。
这些数据,足以表明为啥央妈近一年来对微信、支付宝动作频频,还有现金贷,P2P网贷等,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因为互联网金融已经可以说是金融市场的大玩家了。
一是自从有了微信、支付宝以后,银联实在没地儿站了,国家是时候要出手护犊子了;
二是央妈要对市场的钱起到监管作用,但是它看不到支付宝们的钱就无法根据市场上真实的钱数做出决策。
三是出于安全流动性考虑,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互金乱象很多,收钱玛被恶意掉包、暴力催收、e租宝...监管收紧也是为了压缩风险。
03
微信、支付宝接入银联,其实对咱们来说没什么影响,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
你不懂政策趋势,看不清行业趋势,也可以从最简单生活中发现, 我们现在出门基本不带现金了,慢慢地进入到无现金支付时代。
这无形中也会把一些人给坑惨了,以前用现金钱一张一张地花出去,钱包扁了还会给咱们提个醒。
但现在手机支付扫个玛钱就没了,花钱没感觉,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咱们消费频次,还有金额的升级。
但无现金支付是个大趋势,我们还是要去适应,怎么才能少花钱?
一、身上还是要备点现金来买小东西,在网上买几百块的衣服或大件商品前,最好先去实体店看看,避免买了一大堆不合适的。
二、最好每月给自己和家庭列一个消费预算,并尽可能按照消费预算来花钱。
三、调低银行卡的网上支付限额,控制大额支出,另外也可以降低风险。
四、定期查看交易流水。
支付宝和微信的交易流水很方便就能看到(比如打开支付宝-菜单栏“我的”-账单),每月或每周查一次,看看有哪些不必要的支出,以后注意控制。
五、把钱 “先花出去”。
这里指的不是“血拼”,而是理财。收到工资后,你可以拿一部分的钱去买货币基金等等。
你需要开始懂点金融,学会判断理财产品的可投性和风险(苦逼呀,也是没被逼无奈),不能让自己的金融实践和认知出现太大的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