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SONY的Xperia XZ2发表以来,外型设计成为首当其冲的话题,像不像U11+? 线条型不型? 大小厚度...等,索尼负责XZ2设计的团队统括课长饭嶋义宗,来说明XZ2的设计想法,Ambient Flow是什么? 为什么走弧形路线...等,有个机会可以访问到饭嶋先生,小问了一下很多人认为这次XZ2与U11+颇为相似的看法。(via.mobile01)
▌做弧形是因为以手感为中心
(镜头跟指纹排列看起来就跟U11+相似了)
根据饭嶋先生的的介绍,根据调查,过去10年来,人们接触科技产品的时间增加了8倍,尤其是和手机接触的时间,每天平均要5.5个小时(自己算:如果扣掉睡觉8小时,醒着时有1/3的时间在用手机啊...)。
使用手机的时间这么长,因此这次XZ2的设计就希望让科技是可以贴近生活的东西,这里手感是很重要的,所以才会开发出这样的取面线条,让手机跟手掌呈现最服贴的状态。
背面则让相机跟指纹辨识器呈现直线排列,导致让人觉得跟U11+很相似。
很多人反应的,中间很厚的原因,也是想要贴近手掌,带来舒适的手感。
这我可能要帮XZ2说句话,其实虽然看规格时被1.11公分的数字吓到,但实际拿着的时候,倒没有意识到它厚度较厚这件事。
另外一个理由是,Xperia重视娱乐效果,平常是直拿使用,在看影片或玩游戏时,就横过来用,团队希望在任何使用情境下都能提供顺手的体验,比方指纹识别位置、四边转角贴到手心时都能舒适,不会有压迫的感觉,除了前面提到的手感、融入生活外,也是因为考虑到这些使用细节,因此最后决定做成弧线背面。
总之是以最大化舒适的手感为主旨。
▌关于有人反应的,许多小细节不像SONY了?
可能因为跟U11+类似,也有可能因为背面零件布排变得跟很多手机一样,因此有人觉得XZ2上看不出索尼SONY那上品的质感了。
弧形、亮面的来源前面提过,剩下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指纹要放在这个位置?为什么零件没有集中在一起让背面干净一点?为什么指纹辨识的颜色跟背盖不一样破坏整体感?
为什么细节是这样....(再问下去变黑名单了XD)
因为侧边变薄,所以指纹后置,但为什么是中间的位置,而不是大家常放的,上1/3的位置?
饭嶋先生解释,根据调查及观察,这个位置是男生女生,左手右手拿手机时,平均起来会落到的位置,一般人把四角放在手掌上时,食指在背面就是这个位置,并不是因为内部零件布排的关系,而放在这里。而不与相机区集中在一起的原因,是要让指纹识别的零件,和相机零件中间保持一点距离,保持良好的散热。
会问这问题是因为我一天到晚误触Orz,我通常会握比较中间,所以要解锁时常摸到镜头....
不知道大家是哪一种,总之要习惯一下它的指纹识别位置比较下面...(不过移到后面后,从休眠直接感应就可解锁了)
但指纹识别区颜色不一致,也是个令人在意的地方。
手边像小米MIX2、华为Mate 10 Pro,Galaxy S9、Note 8、U11+镜面黑...等的后置指纹,颜色都处理得很不错,相较下就觉得XZ2…一块...
不过是说市面上也不乏处理得很好的机种,材质处理的工艺上可能希望会越来越好啰。
▌配色灵感
其实现在设计师面临的挑战是,在全面屏的潮流下,前方面板占比越来越大,每一支的正面会越来越相似,设计师可以发挥的部分就越来越少。
饭嶋先生提到,对他们来说,也不能不考虑要让产品有SONY的原创性,在XZ2上,就以配色、更细致的转角弧度...等细节,来表现SONY的原创性。
正面没有太多发挥空间,所以就在背面动脑筋,以及注重侧面、转角的细节,把接触手掌的地方做成明显的弧形,而且想想拉出怎样的弧线是最舒服的。
配色方面,这次XZ2总共有四种颜色:澄澈黑、清透银、深湖绿、紫漾粉。
介绍这次的色彩灵感时提到,XZ2的配色是以光的流动为主题,背面以弧线及3D玻璃,呈现自然界的光线,透过玻璃后散发的光彩。
比方银色是表现光线照在水面上,反射出银白波光的样子。
黑色则是表现夜晚深海里隐隐的光线。
墨绿色是饭嶋先生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我也是!),这颜色是要呈现深海里光照进来呈现的深色蓝绿变化。
紫漾粉,则是像傍晚,夕阳照在水面的波浪呈现出的色彩。
颜色的表现都与水的波动有关。
加上玻璃表现加上了真空电镀处理,更提高了光泽感。
▌ 未来超旗舰风格?
这里也可以看出全面屏潮流对设计师的挑战:
屏幕占比越来越大,设计师可以动手的地方越来越少了,设计的难度也会提高。
但我们记得Xperia XA2的左右极窄框,是相当有特色,也是很有SONY辨识度的窄边设计,为何没有把这设计用在XZ2上呢?
原因就出在XA系列那样的及窄边框,无法提供防水机构,而对XZ2这种旗舰来说,防水是必须的,因此才在XZ2上仍旧保留了边框,而没有沿用那窄得很漂亮的设计。
另外上下框还要放置相机、加强的喇叭,XZ2的各边框,应该是目前材料能做到的最佳状况了,当然如果日后这些元件还可以再变小,那么当然上下框就可以再缩减,屏占比也可以再扩大。
所以未来那台双镜头的旗舰,会是XZ2这样的设计,还是维持Premium的经典镜面呢?饭嶋先生当然没有说,但强调Ambient Flow是目前最新的设计语言,还是会follow这个概念来走。(以下大家就自行想像吧~)
不过是说全面屏普及后,正面的确都很类似,但我们也看到不少把背面处理得很好例子,每一家设计师都会面临一样的挑战,有人陷在Me too里,但也是有人可以做出特色的,只能说挑战越来越多,大家都加油吧。(那个行业不是这样...[叹])
▌大胆拿掉3.5mm耳机孔的理由
也有部分同学哀嚎XZ2拿掉3.5mm耳机孔了。在设计时,团队也会参考其他部门提供的一些情报,在和SONY影音部门沟通的过程里得知,
从2017去年开始,有线耳机跟无线耳机的比例已经反转了,无线耳机的贩售数量反而比有线多了,因此团队认为这是个取消耳机孔的适当时机,让消费者渐渐用无线耳机听音乐,因此大胆的在XZ2上取消耳机孔。
若要收听高音质,还是可以透过内附的转接线,或是搭配支援LDAC的蓝牙耳机(呃...不过多半是耳罩式或颈挂式)。
在Xperia的设定里,也Clear Audio+等设定可以优化透过蓝牙耳机收听的音质。
▌屏幕下指纹识别
屏幕下指纹识别应该是今年各家会积极尝试加入的设计,不过饭嶋先生告诉我们,设计师这一段并不能决定要使用什么零件(是更高的,研发规划产品的单位,意思是问错人了XD),所以也无法回答我SONY家寻求屏幕下指纹识别的进展。
除了屏幕下指纹,OLED也是一个减少占用空间,让设计更好发挥的材料。
虽然这两项(屏幕下指纹辨识、OLED屏幕)对设计师来说可以腾出更多发挥空间,但也有技术成熟与否,以及成本价格的问题。
对采用新材料的态度团队的想法还是会以新材料的表现是否符合需要而定。
比方虽然OLED的成本可能会慢慢降下来,但在降价同时,LCD的技术也会越来越提升,但仍维持优势价格,因此是否采用新材料,最终还是会依照当时的需求而定。
不过若屏幕下指纹辨识度跟使用方式都成熟了,还是希望SONY尽快采用,不要再慢半拍了,很多人应该很期待这个功能吧。
总之XZ2已经是长这样了,外型能讨论的设计师也做解答了,希望这访问有让大家了解设计发想的来源,跟团队在意的地方。接下来几天,大家应该也可以店头或官方活动上体验到手机,
也是时候把焦点放在功能上了~
最后,要恭喜Xperia XZ1获得2018 iF Design Award智慧型手机金奖,虽然之前也很多人嫌弃怎么又是长一样的Loop Surface,不过在设计界奥斯卡奖评审眼里,XZ1拥有高超的制造技术,以及严谨的细节,材料与色彩取得很好的的平衡,是部让人感到舒适的手机。
明年XZ2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获得青睐呢...
#以新垣结衣为设计灵感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