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的春运结束,在铁路上工作了40年的王龙生也要光荣退休了。从改革开放后出现春运的20多年时间里,王龙生每年都坚守在春运的第一线,从来没有请过假。问其退休后的打算,他说,因为工作,这些年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陪孩子和家人,春节期间更是没有到过亲戚朋友家去拜过年。“退休后最大的愿望是就想多陪陪家人,弥补这些年的亏欠吧。”
今年59岁的王龙生是安徽阜阳站运转车间值班站长。从19岁参加铁路工作以来,做过铁路扳道员、助理值班员、值班员、班组长、值班站长、行车指导等。
阜阳是全国民工输出大市,加之邻近河南的几个地市,所以每年春运期间从阜阳站进外出的务工人员多达数百万人次。为服务好进出站人员,上级领导安排王师傅负责春运期间临客开行“一日一表”工作。“‘一日一表’就是根据客调命令材料和每年的春运列车运行图,进行编制阜阳站第二天的运行车次、运行区段、机车属性、本站时刻、出发方向、单机车次、车底交路等8项内容。”图为3月9日,王师傅在办公室全神贯注地编制着“一日一表”。
在春运期间,每天要在晚上六点多编制完成第二天的“一日一表”。 为了表格内容的准确性,王师傅要把编制好的表格打印出来,从头到尾反复核对,直到确定没问题后,才放心下班。“车站的客车运行全是根据‘一日一表’的内容来安排,所以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王师傅说,从1996年春运开始,他就开始做一日一表的工作,每天他都要赶在下午六点之前做好次天的临客开行计划表,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工作着。“‘一日一表’的编制是枯燥的。但为了把一日一表做好,我自学电脑,学习拼音打字、办公软件的操作。”图为3月9日,王师傅在办公室进行核对和修改“一日一表”信息,以确保万无一失。
一个班下来常常忙得头晕眼花脖子疼,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和面对电脑屏幕,对他的视力造成了重大损伤。如今,他面对电脑和审核数据时,只好戴上了三百多度的老花镜才能工作。
据了解,进入春运以来,王师傅每天都要提前半个小时到办公室,因为除了编制“一日一表”外,他还负责机车试风仪测量和试风仪数据上传工作。图为3月9日,王师傅拿着试风仪向车站走去。
图为3月9日,王师傅在用试风仪测量机车。
图为3月9日,王师傅在做着认真检查。
据了解,王师傅是安徽淮南人。从负责编制车站春运“一日一表”后,每天便只能呆在这个只有12平米的小屋里,靠一支铅笔、一叠客调命令材料、一副三百度的老花镜、一台办公电脑,来制定下一天的临客开行一日一表,保障旅客更好更快的出行。“在每年春运的1个多月时间里,必须保证天天到岗,20多年来,年年如此,以至这些年的春节期间竟没有一次去到亲戚朋友家拜过年。”
今年7月份,王师傅就要离开他工作了40年的“战场”。问其退休后的打算,他说,退休后最大的愿望是就想多陪陪家人,弥补这些年的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