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长虹,相信许多80后、90后都不会陌生,曾经坐拥彩电行业半壁江山,仅就国内市场而言,堪称彩电行业的诺基亚。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品牌也和“显像管”电视一起,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显像管”电视的霸主
提到长虹,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这是一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但它还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军工企业。
长虹的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军工企业“国营四川无线电厂”。1965年,出于军工企业转向民品生产的战略转移需要,“国营四川无线电厂”更名为“国营长虹机器厂”。
1972年,长虹机器厂率先在军工系统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电视机,注册商标“长虹”,长虹品牌由此创立。1980年,长虹从日本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当时,黑白电视机刚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买得起彩电的人极少,但长虹此举为后来的辉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8年,中国电视机市场被日本电视所主导,国内彩电市场处于隆冬之中。为了打破僵局,先拔头筹,经过几个月的深思熟虑,倪润峰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面降价,率先向消费者让利。通过降价,长虹在当年实现了1.97亿元的利润。
随后国家出台了关于彩电降价的决策,同行闻风而起,但此时,长虹库房内积压的20万台彩电早已销售一空。这也是国内家电业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降价。
此后,长虹影响力与日俱增。1994年3月,长虹挂牌上市,成为沪市第一蓝筹股,市值3690亿元。
1996年,国内彩电市场再一次惨遭国外彩电围攻。倪润峰宣布,长虹所有品种的彩电,一律大幅度让利销售,每台让利150元至850元。1999年4月,长虹再次宣布对所有生产的各型号彩电进行全面调价,下调幅度最高达1000多元。
价格战之后,长虹彩电的市场占有率由16.68%增长到31.64%,最高时曾达到35%。当时,国内市场上每销售三台彩电,其中有一台就是长虹。
记得小编家里,1994年买的一台长虹彩电,一直到今天还能播放,只是没怎么用了。
总结一下,长虹这样一个品牌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一个地方。
站边等离子电视
2004年,倪润峰卸任长虹董事长,由赵勇接替。长虹留给这个继任者的只有亏损的彩电业务,和同样奄奄一息的空调、电池等业务。
这个时候,国内彩电企业正处在由显像管(CRT)向等离子、液晶电视升级的十字路口。
当时,索尼、东芝等大企业相继放弃等离子业务。液晶屏已经涌进市场。赵勇猜想,如果长虹可以掌控等离子上游技术,其它企业的等离子电视业务就只能受控于长虹,长虹可以重新独占鳌头。
2006年,赵勇在四川省“工业强省会议”上正式宣布,确定长虹投资方向为等离子屏。同年,长虹豪掷20亿美元,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收入囊中,随后投资7.2亿元,成立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等离子面板。资料显示,四川长虹于2007年启动虹欧公司PDP项目一期工程,规划总投资6.75亿美元。
这是现在看来,当时最大的投资失败之笔。买一个日本不要的行业,当时等离子电视优势是,动态对比很强,无拖尾。但是创维、TCL、海信看准的未来是液晶面板的问世。当时液晶技术很落后,看足球飞跟线一样,拖尾严重。
但是战略目光正确,相信不要许久能突破技术问题。
果不其然,2008年,液晶面板上市,三星和LG,技术迅速成熟。
出现了,所有品牌液晶对阵长虹等离子的局面,一人说好总抵不过百人说好。再好的军工,也没有办法面对趋势。
而长虹就是这样,从昔日的彩电业霸主,成为现在奄奄一息的老人。
钱非万能,没钱万万不能,洁希亚国际洗衣正式入驻959品牌招商网,针对投资者进行火热招商,如果你正打算尝试在干洗行业崭露头角,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