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农业产业链优化路径研究
   来源:爱农者说     2019年07月08日 14:55

摘要:[目的]当农业信息生态处于失衡状态时, 农业产业的价值增值效率就会受损, 文章应用信息生态理论研究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整合与提升, 由此探索现代农业产业链的优化路径, 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该文以点、线、面的逻辑递进思路, 从信息生态位视角研究了农业产业链中信息的功能生态位、资源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从信息生态链视角分析了农业产业链中信息流转映射出的物和资金的运转问题;从信息生态系统视角剖析了农业产业链中信息资源、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3个系统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果] (1) 农业产业链的横向与纵向延伸是实现其优化的基本路径, 合理布局和增加其中的信息生态位, 可有效提升产业链的优化效率; (2) 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有机整合是提升其价值增值的关键举措, 而基于信息生态链监控下的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协同则成为必然选择; (3) 实现农业产业链整体素质的提升是其优化的终极目标, 从信息生态系统的高度统筹规划产业链发展是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现实需求。[结论]对柑橘产业链的实证研究表明,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为运用信息生态理论优化农业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构建相应的产业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对提升产业竞争协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无论在宏观政策制订和微观产业指导中都应予以足够重视。

0 引言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 尚遗留着传统农业产业链中的很多问题, 诸如产业链较短且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发展不平衡、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等。因此, 农产品的附加价值难以增加, 农业的比较利益难以提升, 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缓慢。优化农业产业链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要求, 是农村面貌得以根本改善的经济基础。然而, 优化复杂农业产业链同时对获取、处理并合理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外对农业产业链的研究主要从产业群、网络、绿色生态环境和突出信息作用等角度出发, 构建高效率、环保的农业产业链组织模式。我国学者主要研究了其内涵、功能, 进而提出构建、管理农业产业链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探讨如何构建、管理农业产业链的研究基础上, 赵旭福[1]、陈静等[2]、薛风雷[3]、谷永芬等[4]、寇光涛等[5]都认为产业链优化的内容及途径体现在产业链的延伸、整合和提升3个方面, 且这3个方面存在紧密的联系, 只有达到统一, 才能实现农业产业链优化。

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产业链优化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分析,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路径: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整合和提升。但从信息生态角度研究如何通过这3个途径优化农业产业链, 提高其运作效率并实现价值增值, 国内外相关文献较为鲜见。基于此背景以及国内外学者应用信息生态解决系统生态失衡的经验, 文章创造性地应用信息生态理论探讨分析了复杂农业产业链的优化问题。

该文试图应用信息生态理论探讨分析农业产业链优化的过程。信息生态一般呈现两种状态, 即平衡状态和失衡状态。该文认为, 当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处于失衡状态时, 就是需要优化农业产业链的过程。构建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系统模型是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该文实证分析了我国柑橘产业链因信息生态失衡出现的问题, 并给出了具体的柑橘产业链信息生态系统模型。

1 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信息生态位的视角

1.1 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位

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位指在农业产业链中, 各产业群在农业产业链中占据的特定位置, 包含农业产业链信息功能生态位、资源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3类。

农业产业链信息功能生态位是指各产业群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不同的信息职能, 诸如生产、提供、传递、使用农业信息等。当该产业群进行不同的信息交互活动时, 它所扮演的信息主体的职能就可能会发生转换, 称之为信息功能生态位的调整;农业产业链信息资源生态位是指产业链上的各产业群在农业信息环境中获取、处理信息的状况, 主要是从信息资源的角度研究各产业群所处的信息生态位;农业产业链的时空生态位是指各产业群在农业产业链中与信息有关的活动占用的时间段和空间域。高效率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时空生态位就意味着其中的某一产业群能及时、准确地与其他产业群无论是在地域上或是时间上都能保持畅通的信息交互, 充分发挥信息流在提高农业产业链效益方面的作用, 降低它们在产业链中的交易成本, 从而逐步促进整条产业链的优化。

1.2 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农业产业链延伸是优化产业链中最低层次的途径, 一般可分为横向延伸及纵向延伸。横向延伸主要在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延伸, 即增加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产业群, 是在内部不同环节的延伸。纵向延伸则是指农业产业链上的部分产业群不仅在农业中占据相对固定的信息生态位, 而且还拓展到了第二、三产业中, 即增加并占据第二、三产业中的某些信息生态位, 称之为外部的延伸。

综上所述, 所谓农业产业链的横纵向延伸, 主要增加产业链上的信息生态位, 新进入的产业群将占据这些信息生态位, 并作为该产业链上的信息主体发挥作用, 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结合李杰义[6]对于农业产业链优化分析, 该文给出了基于信息生态位延伸优化产业链的示意图。

图1 基于信息生态位视角延伸的农业产业链

2 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信息生态链的视角

2.1 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链

信息生态链中的信息流转包括信息流动和信息转化, 信息在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双向流动;它主要是通过信息拒收、信息摄入、信息内化和信息反馈等方式来实现。固定时空下的农业产业链中, 不同产业群处于固定的、特定的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位上, 它们之间时刻发生着信息交互, 逐步形成了信息流;不同时刻、区域的农业产业链上会形成另一条信息流, 并与之前的信息流交叉作用, 最终形成信息流转链, 称之为农业产业链的信息生态链。

从以上对于信息生态链的理论分析中发现, 农业产业链中的信息生态链是产业链中各个产业群保持畅通信息流的必然存在。信息生态链使得产业群有序地衔接, 提高了整条农业产业链的运作效率。产业群间畅通的信息流有效降低了由于上下游产业群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而引起的牛鞭效应。

图2 农业产业链整合: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协同

2.2 农业产业链的整合

农业产业链是各不同功能产业群的集合, 农业产业链整合是指加强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协调和合作, 使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畅通, 减少产业链中的效益费用, 从而达到优化农业产业链的效果。信息生态理论强调系统中各要素的协同作用, 系统中信息生态元素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 促进产业链各个环节产生协同力[2]。该文认为农业产业链的信息生态链通过优化产业链中的信息流, 间接地通过畅通的信息流促使产业链中的物流和资金流以更高的效率流转, 最终使整个产业链得到优化升级, 并给出的基于信息生态的农业产业链中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协调流动模式 (图2) 。

建立高质量的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链, 将产业链系统中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整合在一体化的组织内, 可以有效减少农业产业链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降低各不同产业群间的交易费用, 合理的配置物力、人力、资金等资源。从农业产业链时空分布看, 有宏观区域内产业链整合、区域内的产业链整合和跨区域的产业链整合等。

3 农业产业链的提升———信息生态系统的视角

3.1 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系统

应用信息生态理论中的信息生态位、链等理论知识, 该文分别从延伸、整合的途径分析了优化农业产业链的过程。而实际上, 现代农业产业链是复杂多变的, 如何使产业链的整体效益达到最大, 仅从内外部延伸信息生态位和信息生态链的流转整合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要从系统的全局角度优化升级产业链。这也会是今后农业系统发展的方向。

构建农业产业链的信息生态系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产业链由于信息生态失衡而引发的问题。在构建信息生态系统的过程中, 正确把握系统的层次要素及其关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其要素包括信息生态位与信息生态链、系统。

信息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的信息空间, 由信息主体、信息资源、信息环境彼此之间构成的一种均衡运动状态。从信息生态位、信息生态链到信息生态系统, 是层层递进, 类似点、线、面的关系[7]。结合信息生态理论的知识和农业产业链自身的特点, 该文确定了系统要素: (1) 农业产业链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信息生态的核心要素, 是经过识别、选择的有用的信息集合; (2) 农业产业链信息主体, 信息主体是参与信息活动的个人或组织; (3) 农业产业链信息环境, 农业产业链信息环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即信息硬件环境和信息软环境。

构建农业产业链的信息生态系统是最高层次的优化过程, 是优化的最终途径,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 该文给出了构建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 (图3) 。

图3 农业产业链的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

3.2 农业产业链的提升

农业产业链的提升是指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素质, 在提高产业链上各不同信息生态位产业群的运行效率的同时, 利用畅通的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有机整合, 提高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运行效率, 最终实现整个复杂农业产业链优化的过程。合理布置农业产业链的信息生态位以及产业链中由高效信息生态链促成的畅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是农业产业链实现提升优化的基础条件, 产业链的提升是产业链延伸、整合的必然结果。

另外, 信息生态不只是系统中信息使用方式的优化, 同时还包括高新信息技术的使用, 转变农业产业链中加工环节劳动密集型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生态理论同时还强调, 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是以人为本的新理论, 强调信息主体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核心元素, 是产业链功能执行的动力, 是产业链的最终受益者。因此, 在优化农业产业链的过程中, 不论是延伸、整合或是提升产业链, 都要考虑处在不同环节上的各产业群的利益, 并且最终提升整链的价值。

4 实证分析———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柑橘产业链优化

基于以上的理论研究, 该文以我国柑橘产业链作为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实证分析的例子。首先分析我国柑橘产业链存在的由于信息生态失衡而引发的问题现状, 然后从信息生态角度探讨优化柑橘产业链的措施。如图4说明了现阶段我国柑橘产业链的结构[8]。

4.1 我国柑橘产业链信息生态失衡的表现

农产品的加工链越长, 就意味着综合利用的程度更高, 附加值更大, 创造的价值就越多。我国目前柑橘产业链中的主要环节尚不完整, 但加工环节的产业群类型较为单调, 技术水平还停留在粗加工阶段, 对柑橘产品的深加工不够, 从而导致柑橘类产品的附加值低、利益获取途径单一[9]。

(1) 信息流通不畅, 信息滞后

我国现阶段的柑橘产业链中信息链管理并不理想。图4中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柑橘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群间的信息传递只是沿着固定的直线方式流转: (1) — (2) — (3) — (4) , 而且这种信息交流只发生在相邻的两个产业群之间, 而无法逾越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11]。例如, 产业链上游的种植农户因与销售环节产业群的信息交流不够充分, 信息获取滞后, 经常出现柑橘供给过剩或是需求不足的现象。另外, 中间加工环节上的产业群因不了解消费者对柑橘产品的使用需求, 往往会发生加工后的成品不是消费者真正希望得到的尴尬局面。

图4 我国柑橘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2) 柑橘产业链系统的脆弱性

我国柑橘产业链的脆弱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受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常柑橘市场的信息环境尤为突出;二是由于柑橘产业链内部受多种环境因素引发的系统不稳定性, 即内在的脆弱性[10], 如图4。任一柑橘产业链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 例如种植的自然环境、柑橘销售的市场环境、信息环境等, 产业链对后两个环境因素的反应比较敏感。多个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柑橘产业链内在系统问题的爆发, 甚至会致使产业链的崩溃。

(3) 柑橘产业链内外信息生态环境衔接机制失调

虽然我国近些年一直是柑橘产量大国, 但出口到国外销售的数量比例仍然较小,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我国柑橘产业链的信息生态环境与外部衔接出现了一定问题。图4中发现, 目前我国柑橘产业链仍然是相对独立封闭的系统, 很少甚至还没有意识到产业链与外部环境发生信息交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柑橘产业链内部信息生态环境在与外部信息环境的衔接过程中发生了失调, 外部信息环境中的信息无法很好地内化为柑橘产业链信息生态中的一部分。

(4) 科研力量薄弱、信息技术水平低下

尽管相关数据表明, 我国每年的柑橘产量的数目都很庞大, 但纵观全国, 并没有大型的科技型柑橘企业, 科研投入也仅是在部分农业高校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我国柑橘产业向技术型、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转变。另外, 我国柑橘产业的信息技术水平低下, 没有专业的柑橘技术或是柑橘信息网站, 农户或企业无法系统、全面地了解与柑橘种植、加工技术或者销售等有关的信息。

4.2 优化柑橘产业链的措施———构建柑橘产业链信息生态系统

我国柑橘产业链信息生态处于较为严重的失衡状态, 为了促进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 对我国柑橘产业链的优化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基于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理论的分析和构建的理论框架, 该文构建了如下柑橘产业链信息生态系统的应用模型, 构建柑橘产业链信息生态系统是优化柑橘产业链的有效途径。

图5 柑橘产业链信息生态系统模型

5 结论与讨论

该文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学习, 创新地将其应用到农业产业链优化的问题中, 并由此探讨研究了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的基本理论, 构建了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的理论框架。为了说明信息生态理论在农业产业链中可以发挥的巨大作用, 引用我国柑橘产业链作为实证分析的例子, 分析其产业链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利用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理论构建了柑橘产业链信息生态系统模型, 为优化我国柑橘产业链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农业产业链信息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构建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产业链信息生态系统也必将是大势所趋。

作者:蒋勇 刘庆华 韩莹

来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11期

产业链 信息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