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有人咨询我说,预算1500,手机该怎么挑?她说问了一圈人,发现没有一个推荐是靠谱的。我当时就想告诉她,不是推荐不靠谱,而是你的预算不太靠谱。
可能有很多人奇怪,预算怎么还有不靠谱的,又不是没有这个价位的手机。可是,当我们追求“一分钱一分货”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价位实在是太尴尬了。
我们来看一看目前国内各个价位段的手机,首先是4000以上的价位段,基本上是苹果与三星的天下,这一档次的智能手机目标客户往往是那些喜欢手机或者不差钱的人群。这类人群普遍能够接受一定的品牌溢价。
接下来是2500-4000的价位段,这一段基本上是华为、OPPO、vivo、小米旗舰机或者高端旗舰的档次。这一价位的产品基本上都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而且在某个地方或者某几个地方还有点特别的优势。这一价位有一定的品牌溢价或者功能溢价,但是溢价不多。老实说,国产手机虽然技术与国际上有差距,但也正因此,在产品溢价上还是少很多的。
我们再来说说1800-2500这个价位段,这个价位段几乎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价位段了。华为旗下荣耀,小米以及其他品牌的旗舰机大多数都在这个价位。同时,由于小米最开始采取了性价比的战术,导致这一价位的手机在各方面普遍都不错,甚至可以与2500-4000档的手机有一拼。
跳过1300-1800的价位段,我们再来看看1300以下的智能手机价位。这一价位的手机普遍属于低端款,都属于在基本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在某些方面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比如2017年千元机的一大特点就是很少有双摄,毕竟价位在那里,总要有短板。这一点似乎正好和2500-4000价位段相反。
而1300-1800则属于最为尴尬的价位了,相较于上一个价位段,总是有某些方面差强人意,相对下一个价位段强又强的不多。老实说,这个价位段其实比较容易出现奇葩的机型。比如小米的大屏手机就是在这个价位阶段。
每一家智能手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必然将主要的资源投入到几款手机当中。而一般智能手机品牌会将主要资源投入到其他价位段的手机。这也就导致了1300-1800手机价位段的尴尬。因此,有1500块钱预算真是不太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