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节后第一个大并购案正式曝出,有信息称阿里拟以95亿美金估值收购饿了么。[企鹅生态]也从相关小伙伴那里得到对该消息的确认。
其实在春节前,[企鹅生态]就听闻阿里内部已经敲定将会收购饿了么,这也是阿里内部组建线下餐饮O2O业务,对标新美大的整个大计划的一部分。
全资收购饿了么后,更进一步的策略是将饿了么与口碑等阿里内部O2O相关业务合并,组建新的业务群组甚至独立推向资本市场。而其中最早的一步棋,则是口碑网汇报对象由蚂蚁金服切换到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
从目前来看,阿里此次并购案有几个好玩的地方,其实是值得一看的。
一个是,阿里内部想孵化个新美大
阿里收购饿了么,要跟另外个新闻连起来看,就是口碑网由蚂蚁金服并到阿里巴巴集团。在今年初,[企鹅生态]就听说口碑CEO范驰改向阿里巴巴CEO张勇汇报,口碑网正式并入阿里的新零售版图。
根据《财经》的说法,口碑将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的“第四路大军”,定位于餐饮为主体的本地生活服务。另三路大军是,淘宝天猫组成的服装百货、天猫电器与苏宁协同的3C数码家电、天猫超市与盒马鲜生等协同的食品快消。
其中竞争压力最大的,看上去就是这第四路大军,无论是用户基数还是品牌,口碑与王兴带队、腾讯支持的新美大相去甚远,并购优质资产对这“第四路大军”补强几乎成为必然选择。
这个时候阿里系已持股超过30%的饿了么,就成为摆上眼前的最好选择。将口碑与饿了么进行合并,阿里才有真正叫板新美大的本钱。在阿里这个大计划中,业界觉得不可思议的95亿美金并购估值,其实只是毛毛雨了。
第二个是,再次证明了,阿里一定会并购掉优质的投资项目。
[企鹅生态]多次比较过阿里、腾讯在投资风格上的不同,腾讯在京东、新美大、搜狗多个案子上,都是采用投资不控股,即使成为第一大股东也并不谋求完全控制权的策略;
而阿里对于优质投资标的,一定会继续扩大股权,谋求控股甚至直接并购掉。据说这也是马云定下的策略,阿里也在运营中完全执行了这一原则,甚至对滴滴这样腾讯、阿里同时入局的案子,阿里内部会评价为“很失败、是错误”。
不过[企鹅生态]也听过阿里、蚂蚁金服内部员工其实并不认可这一策略,有人也对[企鹅生态]吐槽过如果不是当初阿里在收购口碑后,将口碑的资源完全榨干,阿里不会在O2O领域如此被动。阿里在2015年重新复活口碑,又在18年收购饿了么,希望将两大业务重新组成前途未卜的餐饮O2O舰队,其实也是为当初的策略买单。
这一问题也体现在马云与王兴的最终交恶上,阿里是王兴的美团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投资方,股份比例一度超过20%。但过于谋求控制权,也使得王兴最终投向腾讯的怀抱,而阿里后续在融资过程中为新美大制造障碍,也使得双方全面交恶。
事实上,从早期投资角度看,创始人团队是项目的灵魂,吞并式的收购往往意味着创始团队退出,这对成长历史不很长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意味着灾难。事实上,国内互联网领域的收购很少有成功案例,阿里的收购史曾经被王小川形容为“消灭史”。
阿里投资并购策略的好处,在于完全收购等于完全掌控,比如现在新美大天天想着做支付,这就与股东腾讯产生了冲突,如果是完全并购就没这个问题了。
目前很难从有限案例和不长的过程中,去评价阿里激进、有江湖气的投资并购策略的得失。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无疑腾讯的投资并购策略显得更从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