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中有哪些高科技武器?这一次,无人机成最大亮点之一
   来源:凤凰网     2019年07月18日 16:10

战争大片《红海行动》在春节期间刷爆朋友圈,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影片中各种高科技武器也让军迷们大呼过瘾。

片中中国海军特种部队装备了各国尖端轻型武器,从德国的R93狙击步枪,到比利时的米尼米轻机枪,也就是美军现役的M249机枪,还有毒刺导弹,AUG自动步枪等等,都极少在国产片中亮相。

而《红海行动》中,无人机则一共出现了两款。

第一款无人机在影片开头部分亮相,这是一种四旋翼的小型无人机,本身并没有配备武器,它自己就是一件一次性武器,内部装有小型炸弹,遥控飞向敌方目标引爆。

这种无人机其实比较像近年来十分热门的一种武器:巡飞弹。

巡飞弹是将小型无人机技术和智能弹药结合的新型武器,具备察打一体的能力,它可以由火炮或者火箭发射,飞抵目标区域后能够长时间盘旋,发现敌方目标后可以发起攻击。

其滞空时间长,命中精度高,小型巡飞弹还可单兵携带,使用十分方便。

《红海行动》中的四旋翼无人机目前国内部队并未装备,它的规格更接近家用无人机,在电子游戏电影汤姆克兰西:幽灵行动阿尔法中,也有一款类似的四旋翼无人机出现,不同的是这款无人机下方装了一挺机枪,可以自动搜索瞄准和开火,这个脑洞开得就比较大,在实战中让无人机具备敌我识别自动交战的能力,起码目前为止还是做不到的。

不过在无人机上安装破片战斗部,从空中攻击敌人,其实是个好点子,最起码在激烈的交战中会有很大的心理优势,不用担心己方伤亡,而且在巷战时敌人很难防御,总之,花钱就可以。

电影里出现的第二架无人机是涡喷固定翼无人机,携带导弹,虽然坠毁在沙尘暴中,但是发射的唯一一枚导弹摧毁了敌方的M60坦克,为小分队除掉了心腹大患。

它也并非中国军队现役无人机。

目前国内已经量产并且装备部队的无人机有“攻击-1”无人机,据分析它很可能是翼龙-1无人机的自用型,是首款现役察打一体的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4.2吨,挂载480公斤,配备导弹和GPS制导炸弹,具有极强的攻击能力,对付老式的M60坦克毫无压力。

不过它使用的是活塞发动机,由螺旋桨推进。

另外一款已经装备部队的无人机是“翔龙”无人侦察机,编号EA-03,采用了喷气发动机,具备高空高速性能,起飞重量7.5吨,航程达7000公里。

而“翔龙”是侦查机型,并未配备武器,另外它采用钻石翼设计,外形独特,和电影里的无人机明显不符,更重要的是,作为大型无人机,“翔龙”肯定是不能从护卫舰上起飞的。

所以这款喷气无人机也是剧组原创设计,它的尺寸较小,才能从护卫舰上起飞。

至于无人机发射的导弹,其可选的种类就很多了。

国产无人机导弹已经形成了体系,其中国产AR系列导弹应用很广。

像AR-1导弹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重45公斤,可有效对付各种装甲目标;AR-2导弹只有20公斤,能够打击装甲车等情形目标。

不过《红海行动》中这款喷气无人机还有个bug,就是当它起飞后,返舰是个大问题,一般小型无人机从驱逐舰护卫舰等军舰上起飞后,是通过撞网进行回收的。

能够执行战斗任务的喷气无人机,重量至少在半吨往上,不管什么网都无法在不损坏机体的情况下将其回收。

至于把无人机当作一次性的消耗品就更说不过去了,据外媒的爆料,国产翼龙无人机单价就要620万人民币左右,翼龙还是螺旋桨无人机,电影里的喷气无人机单价肯定过千万。

不知道导演对这个情节有什么解释?

小伙伴们的看法又是什么呢?

无人机 红海 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