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之歌》中“爱”的主题研究
   来源:现代交际     2019年07月19日 19:47

托妮 莫里森 所罗门之歌的母爱主题的研究.pdf

张源

摘要:《所罗门之歌》是美国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品。它通过一个黑人的寻根之旅来揭示了一个不同种族之间所蕴含的深刻的爱的主题。本文主要探讨《所羅门之歌》中爱的主题表达以及作品所具有的时代启示。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托尼·莫里森 爱的主题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1-0045-03

在美国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黑人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是一部屈辱的抗争史。由于历史的原因,黑人在美国现代社会中饱受歧视和侮辱。他们在面临物质生存危机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精神危机。托尼·莫里森,从一个青年黑人出发,探讨其寻根之旅,进一步揭示了爱在现代社会中所具的意义。

一、《所罗门之歌》作者及作品简述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美国著名作家。曾在兰登书屋担任高级编辑,后赴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宠儿》《爵士乐》《天堂》等。

《所罗门之歌》从题目上来看,主要是取自于《旧约圣经》。虽然和《圣经》的《所罗门之歌》在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从内涵和主题上却有着非常大的相似性。《所罗门之歌》用非常细腻的手法,描述了一个绰号叫奶娃的美国黑人男青年,一直抱着自己会飞的梦想,去南方寻找金子。在寻金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发现了自己的成长史,自己的家族历史。当自己有一天真的能像梦想中的那样在空中飞翔的时候,这个叫奶娃的男青年实现了生命的蜕变。他学会了面对生活的承担以及如何去赢得家族生存尊严。《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典型的代表作品。她通过一个黑人的文化发展视角重新演绎了人类颠扑不破的主题那就是爱。“小说《所罗门之歌》为追求更新、发展的黑人种族,乃至世界各民族所阐述的一个生存之本:黑人不必梦回非洲,黑人更应该在自己立足的土地上寻求飞行”。

二、《所罗门之歌》“爱”的主题表现形式

《所罗门之歌》主要是围绕黑人男青年奶娃的经历来进行讲述。作者将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黑人会飞来作为整个故事主线。一开始,这个出生于富裕家庭的黑人男孩,由于无法认知自己的本我,在生命的成长过程当中,经历了诸多的认知误区。他的自私、任性、不负责任让他在十八岁以前找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直到有一天,他为了谋求更大的财富,一路向南,去寻找那所谓的一袋金子。在寻找金子的过程当中,奶娃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本源,发现了自己的祖先,发现了自己所引以为傲的家族历史。从整体上来看,《所罗门之歌》的“爱”的主题表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父辈的爱。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男主人公不懂爱,不会爱,他是不断成长的,最后才懂得了爱。在这个过程当中,父辈的勤劳、勇敢,伟大的祖先,会飞的爷爷成为他成长中面对黑暗的一缕光亮。

黑人男青年奶娃不断去寻求他与父亲的和解,不断去探求作为一个黑人,在美国经历诸多磨难背后的原因。在这个磨难背后,一方面显示了在美国不同族群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与冲突,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美国黑人在成长过程当中,所面临的无根的悲剧。但是最后,黑人男青年奶娃,能够真正地发现自己本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父辈曾经的光荣与梦想给了他面对生活真相的勇气。男主人公希望自己继承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奇迹与力量。虽然,在环境层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作为一脉相承的家族,其所具有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在这种强大的力量面前,男主人公奶娃可以在寻根之旅上走得更远,直到最终找到自己家族生命的起源。

托尼·莫里森曾经在作品中指出,这部《所罗门之歌》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份礼物。其写作目标是为了致敬自己的父辈。虽然父亲已经不在人间生存,但是,在人们的记忆中依然有他们的名字。这是一种对父亲的记载,也是一种对父亲的纪念。作者更希望展示出,在现代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过程当中,父亲所具有的历史角色与使命。当一个文化,缺乏父亲文化的时候,父亲所具有的使命没有得到良好的传承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会显得那么的孤立,所以,纪念父亲、爱父亲是《所罗门之歌》“爱”的主题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次,姑姑派拉特的爱。在小说男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当中,姑姑派拉特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很难想象,如果男主人公的生命中缺失了姑姑派拉特的爱与影响,他最终的人生将会走向何方。作为一个黑人女性,奶娃的姑姑承受了很多当时时代带来的压力。由于男尊女卑等诸多思想的影响,在奶娃的成长过程当中,她目睹了太多黑人女性在生活、生命、婚姻中所承载的诸多不幸。她们是这个社会不公正制度的受害者。也是传统的道德体制的被绑架者。她们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顺水而下,任凭命运的小舟在生活的汪洋里不断沉陷。例如,在黑人男青年奶娃不断去寻找自己的生命之源头的时候,他的姑姑派拉特给他充分的尊重与爱。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奶娃,在本质上是好的。他虽然没有责任心,可是他也没有害人之心;他虽然不懂得承担,可是他还懂得一丝善良。

正是因为有这种最起码的认知与信任,黑人奶娃在寻根之旅中才能够突破一个又一个的现实困难。来自姑姑派拉特的爱是奶娃能够不断前行的主要动力,在主人公的生命成长的过程当中,姑姑派拉特所具有的爱的包容与宽容让其在寻找自己存在意义的过程当中,可以不断进行生命的一次次蜕变。在姑姑派拉特的感召下,男主人公奶娃在自己的寻根之旅的过程当中,能够不畏艰辛勇敢地前行。最终如同古老的神话传说所表达的一样,自己的灵魂深处生长出飞翔的力量。这种力量让奶娃逐渐地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

再次,爱情的爱。在《所罗门之歌》中作者对于真正的爱情也进行了丰富的表达。小说中不单单包括奶娃与哈格尔的爱情,还包括奶娃姐姐玛格达琳娜和科林蒂安斯的爱情。在小说中,还有哈格尔对男主奶娃几近疯狂的爱。哈格尔是一个为了爱失去自我,只知迎合爱人,极度渴望得到爱人的爱,为爱而死的可怜的黑人女孩。小说描写了爱的美,正如男主对哈格尔所说的一样:“就像云爱着山那样”,也描写了爱情给人所带来的伤。endprint

作者渴望通过《所罗门之歌》,在婚姻家庭方面给男女更大的正向的引导。一个真正的幸福和谐的家庭,不应该仅仅是某一单方面的付出。如果一个家庭成员一味地索取,不懂得回报和奉献,仅仅为了计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对方的思想和感受,一味地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让对方受到伤害。这些都不是和谐的婚姻家庭所应该呈现出来的景象。奶娃在自己的爱情生命中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误区。他喜欢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可是当这个女孩真的爱上自己的时候,他却因为自己,缺乏足够的责任感而逃避。小说第九章通过奶娃、莉娜之口,侧面表现奶娃对女友哈格尔的置之不理是男权的体现,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男性可以任意玩弄女性的感情而不对其负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奶娃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他在不断逃避本来应该属于他的爱与责任。直到后来,在周围亲人的关心下,他才不断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承担的使命。直到那个时候,他才可以说是成熟起来了。一个男孩到一个男人真正的成熟,不仅是生理层面的成熟,更是在心理层面、社会适应方面的成熟。正是因为这种成熟让他面对未知生活挑战的时候能够拥有更大的信心。所以最后奶娃能够飞起来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他完成了断奶的时候。

最后,对人性的爱。在这个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是公平、平等、尊重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卑劣之分,不能因为种族和肤色的区别而产生高等和低等的分别。《所罗门之歌》作为一个反映黑人生活以及黑人文化的生存画卷,对黑人的现实生活与历史渊源进行了非常細致的描写。在这种描写的背后,作者托尼·莫里森希望向世人展示出黑人应该有的尊严与爱,不能因为历史的原因而歧视黑人。

黑人是整个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只有将黑人与白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它们作为共同构成社会的整体,整个社会才会和谐,才会不断朝我们人类所向往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是黑人找到家族之根,也不仅是黑人、白人共同开创人类的美好未来,而是在人类共同命运面前不断地去展示出人类所应该有的爱与包容。这种包容其实就是一种人性。小说中所要表达的爱的主题,在很大层面上已经不是一个种族所具有的狭隘的爱,它已经超越了时间与空间,逐渐上升为全体人类的爱。这种爱的主题表达已经具有了很大层面上的普世的爱的表达。正是因为这种宏大的爱的主题,让作品具有了很多更深层次的内涵。

总之,在《所罗门之歌》中“爱”是一个重点表达的主题。虽然在进行爱的表达的过程当中,也有冲突,也有抗争,也有不幸,甚至有死亡,但在抛却所有的表象背后,爱所具有的力量依然是最大的。爱可以穿透历史的迷雾,爱可以让人类找到生存与发展的力量。一个没有爱的世界,无论物质世界如何繁荣,最后我们所收获的只是爱的荒漠。

三、《所罗门之歌》中“爱”的主题时代启示

在上文中主要探讨了《所罗门之歌》这部作品爱的主题的表达。例如,父亲的爱,母亲的爱,爱情中的爱,人性的爱,等等。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

首先,要相信爱的力量。在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的过程当中,黑人由于历史上那罪恶的三角贸易曾经饱受时代的摧残。他们有的人活了下来,但是心中充满了仇恨。他们有人死去成为家族永远的悲伤。可是,这并不能解决冲突的根源。只有在整个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当中,用爱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去解决所有现实的冲突,整个社会的发展才能够趋向和谐与美好。小说中冷漠的人际关系从反面告诉我们:要相信爱的力量,只有爱才能像一缕阳光一样,照亮原本冷漠、自私、无情的人类的心灵。人类在荒漠与冷酷中,待的时间太久,如果缺乏爱的照耀,冰封自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人类如果不在爱的世界里重新进行自我的定位,那么迟早有一天会被流放在爱情的沙漠里面,找不到生命的绿洲与回家的方向。这不仅是一个族群的悲剧,相反的是整个人类共有的悲剧。在悲剧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在悲剧的现实世界里面不断实现更大层面的爱,未来的人类社会才会获得更大的希望。

其次,要付出爱的行为。爱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表达,从很大层面来讲,爱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表现。一个人在语言层面对爱的表达再如何得淋漓尽致,如果在实际行动中让人感受不到爱的暖意,那么这便不是真正的爱。相反的,这是虚假的爱或者说这是虚伪的爱。在作品中,托妮·莫里森所塑造的黑人男青年奶娃,一开始其嘴里面所说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那仅仅是他为了达到某种利益,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一个借口。可是,当他在不断发现自己的家族本源的过程中,当他认识到自己家族存在意义的时候,他慢慢意识到爱是通过行为来体现出来的。这种行为会化解不同人之间的冲突。这种行为会让兄弟之间更加亲密,夫妻之间更加相爱,整个社会更加和谐。所以,通过爱的行为来展示不一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爱的表达。

再次,坚守爱。有的人曾经说过,喜欢一个人很简单,爱一个人很难,永远地爱一个人更难。所以,无论是在家庭的情感上,还是在夫妻的情感中,能不能坚守爱,考验得不仅仅是夫妻或者说亲人之间的爱的基础,考验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善良。那些始乱终弃的人,那些家庭破裂的人,除了客观原因之外,在主观层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爱缺乏坚守。由于外在的诱惑,由于利益的冲突,由于自己的自私,由于盲目的自我,爱变了味道。整个爱不再成为爱的表达。所以,当自己的爱在遭受魔鬼的试探与挑战的时候能依然坚守自己爱的阵地,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言放弃,这不仅是一种爱的体现,更是一种对自我的负责。因为,在这个人世间,爱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同样爱也是需要经受最大层面的挑战。

最后,爱的升华。托尼·莫里森通过黑人会飞这么一个民间传说来讲述了一个黑人小男孩从奶娃变成黑人男人的经历。这种经历不仅是年龄与阅历的增加,更是一种心智模式、思考模式的提升。在人生经历中,奶娃发现了自己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家庭,对于自己爱人的价值。在爱自己、爱爱人、爱自己家庭的同时,他开始将自己的爱进行升华与延伸。那就是不断去爱自己身边的人,不光去爱自己的本族黑人,也包括爱自己身边的白人。这种爱跨越了种族之间的界限,甚至跨越了历史上的种族冲突。在爱的不断传承中,在爱的不断升华中,爱成为这个世界的主旋律,爱也成为这个社会和谐的根本。

总之,在《所罗门之歌》中,作家托妮·莫里森,从一个黑人成长的视角来阐释了一个重要的人的命题,那就是爱。如何更好地去表达爱,付出爱,坚守爱,升华爱,不仅是小说表达的主题,也是整个时代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题。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所罗门之歌》“爱”的主题进行了研究,重点阐述了《所罗门之歌》中爱的主题的表现。爱的主题在这部小说中大量存在,无论是从亲情,友情,还是社会上男对女或者女对男爱的渴求,黑人对白人爱的渴求。通过对《所罗门之歌》“爱”的主题的表达研究,有助于促进对该部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

参考文献:

[1]汪顺来.《所罗门之歌》与《圣经》的文化互文性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2011(2).

[2]朱小琳. 作为修辞的命名与托妮·莫里森小说的身份政治[J].国外文学,2008(4).

[3]陈贝贝.论《所罗门之歌》的后现代创作风格[D].中国海洋大学,2011.

[4]徐庆莉.《所罗门之歌》的权力关系[D].江南大学,2015.

[5]陈书培.从人际功能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的主人公奶娃[D].西南民族大学,2013.

[6]杨柳.《所罗门之歌》:黑人的自我追寻[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7]王红丽.从《所罗门之歌》看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变迁[J].黑河学院学报,2017(7).

[8]张几木.走出创伤的阴霾——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创伤解读[J].英语广场,2017(9).endprint

所罗门 自己的 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