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日常生活的环境伦理建构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19年07月20日 19:10

...\"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知识讲座.-格林社区 低碳环保 绿色生活...

秦琪

[摘 要]随着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低碳生活走进千家万户中。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低碳生活的理念,能够在人与人、自然之间建立以“碳联系”为主的理论生活。在当前环境伦理中,以日常生活批判为视角建构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模式,用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化消除生活中的异化,这对于环境和人类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生活;环境伦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203-01

引言

自低碳生活这一名词出现至今,低碳生活一直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每个人都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已经有相关的学者就如何实施低碳生活的策略和技巧等方面進入了深刻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具有的哲学基础和伦理价值都不高。本文通过介绍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将低碳生活的实际意义上升到了日常生活的环境伦理构建层次上。

一、环境伦理从研究上升到实践生活中

在以往的观念中,理论层面的东西很难应用于实践中,例如哲学只存在意识之中、经济学单纯地揭示国民经济运动规律、历史学仅仅介绍国家兴亡史、政治学围绕国家政权和制度展开所有课题。正是因为如此,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在理论研究层面却常常被忽视,由于忽视了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领域也缺少主体性、差异性和个体性。

哲学社会科学等相关领域在二十世纪开始研究日常生活世界,将理论研究转向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这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变革之一,也是重要的理论转向。日常生活世界的哲学研究家们认为,作为哲学的基础,日常生活世界能够反映人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信念,并不断影响、滋润、实践人类的哲学价值观。日常生活教育能够帮助人类真正的面向生活,促成人文精神的养成。

作为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日常生活世界批判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使环境伦理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构建成型。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主要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目前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具有两种模式——道德哲学模式和应用伦理学模式。道德哲学模式研究的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基础、宏观的问题,为人类完备生活做准备,尝试理解人的本性,以此定位人的地位;而环境伦理学的应用伦理学模式主要针对就环境保护相关产生的相关问题提出实践解决方案,在公共空间和对话平台中就某些具有争议的环境伦理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

二、环境伦理层面下的日常生活批判

根据分析可以看出,环境伦理学的两种模式具有不同的研究重点,但是在实践层面上,仍然不能解决相关的利益冲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环境伦理学的第三种模式——日常生活批判模式。在理论和生活实践的配合中,将环境伦理转向了日常的生活研究。尤其对全球的热点问题——低碳生活,做了深入的研究,从生活层面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减少能耗和碳排放。

以热点问题——低碳生活为切入点,对深层次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进行变革。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拓展环境伦理学理论,将环境伦理在日常生活层面的领域不断拓展。通过创造一种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现象,以异化的形式进行精巧丰富的描写,可以对现实生活中多种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日常生活具有极大的自在性、保守性和惰性,因此对社会和人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遏制作用,会阻碍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当代中国的发展为例,中国的日常生活模式在各个方面都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耕地、房产等相关问题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在矛盾日益严重的当代中国,以日常生活批判作为解决现代生活矛盾的一大切入点,能逐渐消除社会中的“异化”。

就产生的新环境问题分析,环境危机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出现的,就日常生活世界而言,就产生了城市化的生活模式。日常生活模式批判以“异化”作为理论基础,因此在消除环境危机、促进生活可持续方面,应该着力于消除异化。

三、以低碳生活为基础创造环境伦理观念

为了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以低碳生活为主的生活模式逐渐形成。以低碳生活为基础,环境伦理在日常生活层面上主要针对生活世界来建立“碳联系”,确立人与自然的环境伦理权利。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消除“异化”,通过培育美好的道德和人格来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进而践行低碳生活的环境伦理。

以中国当前的消费为例,从物质消费上来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消费成为购物、娱乐等众多领域的集合名词。社会不断生产和创造的新商品刺激人类进行消费、愈来愈新奇的广告宣传激起了人类消费的欲望。从消费的现状来看,自然已经成人类大肆消费的对象。这一消费异化成为现代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消除消费异化成为环境伦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环境伦理以生态整体理论、内在价值、自然权利为基础,从道德哲学层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将概念中的意识以哲学普遍理性和纯粹精神意识的形式展示出来。环境伦理强调的是回归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因此建构环境伦理的日常生活层面的哲学必须以日常生活世界中具体、具有差异的主体与自然、社会与他人的经验或者概念为基础。虽然最初的低碳生活、碳排放是在环境经济学的概念中,但是随着经济学的计算细化,低碳不仅成为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也是以经济理念为基础倡导保护环境的一种手段。

在环境伦理学中,“碳联系”既是环境经济学的认知前提,也是作为日常生活世界被认识的常识,这是哲学意义中的伦理学概念,能将人与自然中一般的、普遍的关系联系起来。碳排放在日常生活层面中具体是指碳的消耗和排放之间的联系,在伦理学层面上就是个体对自然、个体对他人明确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一个载体。

日常批判理论对异化的消除主要体现在人道主义和人的解放上,消费异化和对人的异化这二者的消除是环境伦理在日常生活中构建的基础。环境伦理学家继承和沿用了规范伦理的伦理形态,并将其应用到环境伦理道德哲学模式和应用伦理学模式中,在道德和哲学层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范,对于指导日常生活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异化论”和“自在本质论”在中西方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这是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两种价值取向。在日常生活中,环境伦理道德规范反映了环境伦理的价值观念和伦理思想,人作为一种载体的形式存在。这种研究仅仅以抽象的形式存在,是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辨形式。而环境伦理应用学主要是针对实践问题,尤其是与人类相关的日常生活为主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借鉴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式,这表示伦理学研究走向日常生活世界。

结论

低碳生活是全球人类共同倡导的一种新型生活模式,在低碳生活中可以受益良多。虽然相关学者猛烈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但在实践生活中,人类仍然是日常生活、环境伦理实践中的主体,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事实。因此,环境伦理的理论构建不仅要根据道德哲学层面进行,也要落实到实践生活中,以不同的伦理道德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环境美德。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环境美德,即使是平凡、重复、琐碎的微小行为,仍然可以对环境产生真实具体的影响。以日常生活批判为视角进行低碳生活的分析、构建日常生活的环境伦理,将有助于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落实低碳行为。因此,环境伦理在日常生活层面的理论建构应该根据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进行全面的环境伦理理论的建构。

参考文献

[1] 刘晓廷.传播学视角下人的异化批判[D].郑州大学,2014.

[2] 冯婷,门忠民.日常生活: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视点——以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为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4,(01):74-77.

[3] 史广全.中国法治秩序建构理论的反思与重构——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为视角[J].法学论坛,2015,(01):32-39.

日常生活 环境 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