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doc
黄俊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我国的林业造林工程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造林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造林工程发展的时间较短,且很多工程都是在偏远地区展开的,所以我国当前的造林工程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造林工程经济、生态效益的发挥。本文主要分析了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并提出了林业造林工程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林业造林工程 质量 经济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214-01
一、引言
与其他工程不同,林业造林工程是一项时间长、任务艰巨且效益较慢的工程。从采种育苗到林木成林、成材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林业造林工程实施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质量问题,都可能对林木的成活率、生长率以及成材率造成不利影响。如树苗质量、树木管理、成材率及虫害防治等各个方面,都对林业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林业造林工程实践来看,从目前的林业造林工程实践来看,由于技术发展及管理的不完善,使得造林工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我国林业造林工程的发展。因此,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观念出发,从育苗、造林规划、树木后期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提升林业造林的质量与效益,确保我国生态环境能得到大大地改善。
二、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
1、造林工程规划设计不合理
因林业工程巨大,所以在进行实际的造林工程之前,必须对其进行详细的工程规划,以免因细节管理的不合理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行,这是整个林业工程开始的基础。但是,我国的造林工程还存在着很多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我国常规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仅仅只是对自然资源进行调查并规划利用,且规划利用的自然资源侧重于用材林和经济林,基本上没有规划利用对森林公园、生态林等影响生态平衡的林木;二是我国常规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的,其内容多是以上级下达的文件为准则,且其最终设计的结果只符合上级的要求,既没有征询群众的意见,又没有让群众参与到其中,规划设计不全面。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我国相关的林业管理人员对此不重视,在进行相关的工作时,只是将其视为单一的临时性工作,并未将其放入整体的大环境中考虑;二是我国林业造林工作发展时间较短,因此相关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很多林业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规划管理知识,在进行相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时,往往忽视整个园林的生态平衡设计,只是将重心放在现有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从而使得很多工程在进行规划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2、树苗培育技术较低
林业造林规划之后就进入到了具体的树苗培育阶段,该环节对于整个林业造林过程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当前的造林树种的良种壮苗技术还不够成熟,种苗的资源储备也比较少。由于树苗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林业工程中树木成材的优劣,由此极大地影响了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使得树苗的成活率较低,而且很多成活的树苗也存在问题,在移植到林区之后,很多很难成活,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工程的进行与发展,使得林业造林面临良种资源匮乏的困境。
3、造林工程管理体系不合理
尽管整体规划和树苗的培育对整体的造林工程有很大的影响,但真正影响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当属在具体的造林工程中实施的管理情况。林业造林工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加强其管理措施。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存在造林控制的管理不严格,责任制体系不完善,造林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当前的林业造林管理中,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仍旧采取密植的栽培方法,这就造成了初始栽培密度过大,树木生长空间狭小,最终影响了树木生长需要的正常环境。另外,在造林中,育苗的成活率影响着造林的质量,在林木幼苗期经常会出现不及时清除杂草、在外界气温达不到林木生长的适宜气温时,没有进行覆盖保温等处理。
4、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的事物往往与法律的制定存在时间差,使得在法律出台前,相关部门和机构即使预测到新事物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有某种不利的影响,但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如果不能及时的控制和制止,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对于违法违规的生产者,工程监理及有关部门没有予以更加严厉的惩处措施,使得市场秩序被严重扰乱。
三、林业造林工程的优化措施
1、科学的进行造林工程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造林的基础,造林计划设计必须遵循分类经营、定向培育原则,全面深入管理造林的培育、种植、环境保护、物资采集以及资金利用等方面,突出造林规划设计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同时,随着我国对林业造林工程的重视,各地方林区及政府都开始对其重视起来,并逐渐对林业造林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也带动了林区管理人员对其的重视,并在进行造林工程规划时,将生态与经济效益两者结合起来。除此之外,为确保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需要对规划设计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实践环境条件的造林技术措施,鼓励利益者共同参与计划设计的全过程,在保证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2、提高栽培技术
首先,在苗木的栽植过程中,应结合经济社会效益、造林工程的目的及生物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坚持科学栽植、精心管理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苗木初植密度,以提高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由于苗木的生长习性不同,所以不同的植株需要的种植密度也各不相同,即使同种苗木在不同时期也需要不同的种植密度。其次,积极改进和优化种植工具,以保证林木的质量。最后,在苗木栽培的过程中,还要做好各项施工工作。在苗木生长期,为了预防发生苗木病虫害,还应及时开展有效的管护作业和机械营林作业等。
3、加强管理模式
大力开展工程造林。推广工程化管理模式,引导各地选择有资质、有经验、有诚信的施工队伍开展造林,严把作业设计关、挖穴达标关、施足基肥关、苗木合格关、幼林抚育关,严格工程监理制度,强化从整地到幼林抚育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三分造,七分管”,造林工作能否切实取得成效,很关键的环节在于管护,所以要继续探索抓好造林管护工作。特别是村屯绿化、农田防护林等易受破坏的造林工程,要划分责任单位,充分发挥当地林业部门及林管员的作用,创新管护机制,建立巡查机制,依纪严惩破坏林木的行为,确保造林成果。
4、政府部门应完善法律制度
林业造林工程项目涉及面非常广,政府、企业各个部门都有参与,是一项庞大的复杂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约和规范。只有在强制执行法律法规情况下,才能保证政府和单位按照所签的合同去实施,进而达到林业造林工程质量建设最初的目的。
四、结语
林业造林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对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在具体的工程过程中,要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找出林业造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且做好预防监管工作,从整体上提升其工程質量。
参考文献
[1] 王志平.《浅析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具体的改进措施》[J],《现代园艺》,2015年09期.
[2] 于春雷.《对当前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04期.
[3] 宋利.《对我国林业造林工程质量控制采取的有效措施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