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改革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19年07月22日 21:31

李泽霖

[摘 要]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淘汰旧发展模式,实现优质增效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从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和建设新常态面临的现状问题入手,随后对确立中国新常态背景下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进行总结,最后探讨深化改革对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意义及促进作用。

[关键词]深化改革;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295-01

引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各个国家已进入了对人才、信息、高端技术等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过去依靠高增长、低效率、靠大量投资支撑的旧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可维持,“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的指示;同年12月,中央政治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上分别对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内涵、及其九大特征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可以说,在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下,提出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特色发展思路,并且“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大趋势的重大举措。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内涵及现存问题

(一)概念、内涵

按照对有关官方解释的梳理总结,“经济新常态”在宏观经济层面,是指:“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从“经济新常态”包含的要素来看,“一是从发展增量上来说,注重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二是发展质量上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三是发展方式上强调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其内涵实质为改变传统单纯依靠资源拉动、强调GDP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结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为抓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建设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面临问题

(1)过度依赖人口红利、资源投入,发展可持续性差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山体、矿产、河湖水系、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同时,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伴随城乡二元一体化发展进程,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剩余的廉价劳动力。因此,依靠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得以取得较高的增长速度。然而,随着资源日趋枯竭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这种优势逐渐消失,加上破坏环境引发的巨大治理成本,单纯依赖人口红利、资源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2)体制变革有待深化,经济活力不足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伟大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项经济体制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在市场竞争的某些领域还存在垄断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运作流程,破坏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而从事低端制造业的国有企业不在少数,缺乏创新成果。大量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僵尸企业”成为阻碍经济新常态形成的阻碍。

(3)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竞争优势不明显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处于全球制造业生产链条的低端;第一产业生产量大,但同样面临品种不优、质量不高的发展困扰。总体说来,我国目前三产构成比例仍不合理,产业结构的比较优势仍需培育,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由此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高新技术难以推广、缺乏企业自主品牌等诸多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道路上的巨大桎梏。

二、建设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深化改革的必要性概述

(1)从关注经济增量到关注经济质量转变

以深化改革改变传统的粗放式资源利用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改变过去强调GDP增长数值的思路,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建立以创新驱动、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等措施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强调经济发展效率。

(2)从盲目消费、投资到理性消费、投资转变

以深化改革扭转大众盲目消费及投资的局面,采取有效措施,顺应消费个性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引导合理的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或停止对已相对饱和、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的传统产业投资行为,加大对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的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3)从牺牲、破坏环境到保护、重塑环境转变

以深化改革治理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终止对生产资源的掠夺式发展模式,革新城市发展理念,聚焦山、水等资源要素以及生态环境、风貌特色等问题短板,通过生态修复系统恢复城市山水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重塑城市生境系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存的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深化改革对建设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意义

(1)变革体制,构筑新常态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进一步加大对各个领域经济体制的改革力度,理顺市场运作与行政运作机制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加大簡政放权,破除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壁垒。以深化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为企业竞争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以此充分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激励企业和大众的创新动力,使经济向更有效率、更加可持续的方向推进,从而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政策环境基础。

(2)调整结构,形成新常态发展的必备技术支撑

进一步加大对三产之间、各产业内部比例构成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更为优化,带动需求结构层次、供给结构层次的全面提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的同时,实现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促进经济发展逐渐依靠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上来,从而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关注生态,保障新常态发展的可持续性

进一步贯彻落实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强调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的初衷和本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深化完善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自然稀缺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新常态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结语

通过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既是深化改革的目标所在,更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通过深化改革、重拳出击,实现“从关注经济增量到关注经济质量转变,从盲目消费、投资到理性消费、投资转变,从牺牲、破坏环境到保护、重塑环境转变”三个方面的转变,提供经济创新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技术支撑、可持续保障,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全面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新常态,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

[1] 喻坚.新常态下中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05):31-38.

[2] 吴敬琏.努力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J].中国经济报告,2015,(04):18-23.endprint

常态 中国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