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重保障网,为贫困人群“托底”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19年07月23日 05:24

构建多重保障网 为贫困人群 托底-...新廉政文化教育建设宣传栏设计模板下载 11107927 党建展板设计 展...

程晔

[摘 要]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2015年6月,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首个中央会议在北京召开,吹响了消除绝对贫困、决胜小康社会的最强劲号角。

[关键词]构建、保障网、贫困人群、“托底”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251-01

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2015年6月,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首个中央会议在北京召开,吹响了消除绝对贫困、决胜小康社会的最强劲号角。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一)何为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应多。

(二)精准扶贫的意义何在

近40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7年底大约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以前出台一项政策,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距2020年还有不到4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约20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針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中国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也有典型意义。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比较多,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党的领导,通过全社会的动员,在全世界能够做出一个成功的“中国样板”。

二、苏州贫穷人群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倒闭、转制或外迁中产生的下岗而致贫人群

企业倒闭、转制或外迁中,苏州产生了一定数量的下岗人群。致使大批企业职工被迫走向社会“自谋生路”,或按工龄买断、或被解雇的破产无钱赔偿企业员工、外迁单位的不愿意离开苏州的人群等等。这些人在全国都在改制破产下岗的大背景下“再就业”谈何容易,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根本未重新找到固定工作。有的根据当时的有关政策未安排工作人员被转为“灵活就业人员”,此后十几年他们为了老后能领到退休金开始自己筹募资金来缴纳养老金。

(二)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贫困人群再就业难度加大

1、年龄偏大,再就业受限制。许多单位招工时尽量招用青年人,而大量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处于年龄劣势而失去再就业的机会。2、贫困人群自身方面的原因。由于大部分贫困人群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技能单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无所适从,不能在社会主导产业中实现就业,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贫困人群的再就业之路显得困难重重,可选择范围窄、且难度大。3、子女就学费用使贫困人群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学费高涨,课外培训教育投入项目增多,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困难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由于贫困人群大多在困难失业人员,没有足够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贫困人群家庭的承受能力,使贫困人群家庭不堪重负。

(三)家庭成员患病、致残或因灾致贫人群

家庭成员患大重病或长期患病是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

1、是医药费支出大。由于看病贵和药品奇贵,同时患重病的困难家庭还要护理和照顾,不能出去工作而失去收入,使家庭无力支撑。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低。尤其是孩子患重病,虽然医疗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有限,前期没有资金住院,导致病情恶化,使全家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因困致病”。3、“因病致困”怪圈环绕着贫困人群家庭。由于贫困人群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

(四)由于保护生态而未开发区域内的致贫人群

在生态红线的观念和环境保护下,生态保护区就是不要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不能招商引资和工业开发,就不可能有工业的劳动报酬和相对固定的收益,只靠低微的农产品收入而致贫。

三、构建多重保障网,为贫困人群“托底”

1、加快经济发展,为精准扶贫奠定坚实财政基础

居民收入首先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量。全市城镇居民收入要实现倍增,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加快全市经济增长,苏州必须做到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以扩大内需的重心,全面带动全市经济蓬勃發展,为居民收入增长和精准扶贫奠定坚实财政基础。

2、努力扩大就业,增加精准扶贫的工资性收入

能否解决好就业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市居民的收入增长水平,决定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创造就业岗位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首先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发展就业成本较低的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动、旅游等行业,尽可能多地增加精准扶贫的就业岗位;其次要制定一些鼓励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公共政策;第三要加强劳动力资源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劳动服务中介组织的建立,更好地搭起劳动力供求双方的桥梁。

3、推行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政策,为贫困人群“托底”

最低工资制度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待遇。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和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线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尤其是贫困人群再就业的“托底”性工资性收入。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节二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的发展。

4、完善苏州转移支付的体制补助,制定苏州保障性收入

体制补助是从每年财政中保留一定比例的一种无条件的转移支付。以苏州居民生活补贴的方式发放到每个家庭,以家庭为单位并以国家通货膨胀指数为依据,以现金形式补贴到每家每户。另外生态保护区内“如何保障这些生态‘守望者的利益”苏州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府给予困难保护区每年一定资金补助和补偿。”并建了专门账户,全部用在专项保护项目的贫困人群的工资上。

5、加强完善苏州专项补助,进一步减轻困难人群的负担

专项补助是政府对个别地方的专项拨款且必须把这部分资金用于指定的项目上。通过具有苏州特色的对苏州市民进行专项补贴,例如一要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全免费和困难大学生专项补助;还包括学生的一年一次的体检费。二要实行苏州困难人群免费进行一年一次血常规和B超的体检,增加市民的幸福指数。

6、制定适当的税收返还机制,共享苏州和谐发展的成果

税收返还是为了保证市民的既得利益,苏州的发展苏州市民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忍受着高污染和治安乱的痛苦。苏州市政府应该对此进行一定而适当的补偿,补偿的形式可采用税收返还的方式还于市民一定比例,其中要全额返还困难人群的税收。另外,还可以鼓励苏州市民多消费本地产品,可比照境外消费退税的方式还于市民,即可发展苏州经济又可变相提高收入。

参考文献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J].袁兆康,方丽霖,周小军,万红,肖云昌,周秋生,程红亮,张金泉.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

[2] 为农村特困群众建言[J].陈震宙.政协天地.2007(06).

苏州 人群 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