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购买了新相机,开始学习拍照之后,肯定会慢慢形成一些习惯。但是很多习惯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这些被忽略的点往往在日后会成为“致命”的坏习惯。那么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归纳一下,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一、出门带哪个镜头好?
很多人拍不好总认为拍不好是器材不够好,那么就会不断买很多镜头。那么问题就来了,每次出门都要纠结带哪些镜头的问题。往往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能背上的全都背上。这是坏习惯么?是的!最明显、最直接的对于你个人体力的消耗,等你真心想拍照的时候,都快没有力气了。除了这个原因,频繁更换镜头还是很容易错失精彩的瞬间。换镜头的过程中还能容易进灰。更重要的一点的是沉迷于多个镜头,很难让你静下来拍照。
二、快门不值钱随便按
很多人的一个坏习惯就是数码时代产生的,反正快门不值钱,就狂按个不停。其实这也是一种坏习惯。少去了很多思考!相比于胶片的昂贵,数码确实一张照片的成本很低。但是这也不能成为我拍之前不构思的理由。每次按下快门之前多想想,你或许能拍的更好。
三、下次拍之前再准备
每次拍完之后,电池都会充好电么?有多备着一张卡或者电池么?如果没有这样的好习惯,可要慢慢建立起来哦。摄影的魔力在于随时准备着,随时准备去拍。不要等下次拍之前再准备这些。
四、 “宁欠勿曝”还是“向右曝光”?
对于曝光这个问题,一般老法师老司机都分为两派,一派赞成“宁欠勿曝”的习惯,另一派主张“向右曝光”。那么谁对呢?其实过曝拍或者欠曝拍都是很片面的观点和习惯。通常来说,能准确曝光,先保证准确曝光。然后根据实际拍摄的场景环境,再适当考虑欠还是过曝。比如拍天空,整体画面大部分都是亮调,那么欠曝就能保存到更多的细节。
五、防抖原来还是要关的么?
进入数码时代之后,镜头或者机身多了一项黑科技,那就是防抖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掉手抖导致画面模糊。那么是不是就常年不关了呢?很多就养成了不关防抖这个习惯。但是当你相机放到了稳定的三脚架上的时候,怎么还模糊了?是不是买到假的三脚架了?其实并不!有一定程度是防抖功能造成的。另外某些测评显示防抖还有影响画质,当然这种细微的差别我们也别纠结了。只是想说明一下,防抖功能要酌情使用,而不要常年开着。
六、忘记调回重要参数
相机内有很多参数不需要调整,有些参数一旦调整了一定要调回来。否则后果你想不到哦!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iso我们在室内调高了,到了室外就忘记调整回来了,结果拍出来的图片出现很多噪点。除了iso,还有比如像曝光补偿啊、手动白平衡啊或者对焦等等。一旦调整了千万记得调回来。这个坏习惯可别有哦。
七、痴迷于低感光度
老法师画质党都恪守的一条准则是“低感画质好”。虽然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千万不要痴迷于这个习惯,要懂得提高iso。因为拍到了永远比画质重要!画质再好,如果主体模糊了或者抖动了,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iso,避免自己手抖。而且现在的相机高感也越来越好,大家也完全不用担心画质啦。
八、jpg太方便了
方便不代表就好!长期使用jpg就是一种坏习惯。为什么不尝试一下raw格式呢?数码时代最大进步之一就是raw格式。更大的宽容度可以获得更好的画面表现。
九、大光圈用最大,长曝用最小光圈
这里所说的是使用镜头的时候,直接用到最大光圈,不然总觉得不划算。要么就是为了长曝光就直接打到最小光圈。还乐此不疲,这样真的好么?一般镜头在最大或者最小光圈的时候,镜头表现都不是最好的。光圈太大还容易景深过浅,造成不必要的模糊。至于最小光圈的长曝,倒不如最佳光圈下加个减光镜好了。
十、直出党拒绝后期
很多人认为摄影就是纯粹拍的艺术,不要后期。我也不提倡过分的后期,加入一些画面原本没有的东西。但是适当优化完善照片的光线色调、对比反差之类的还是很有必要。至少能让画面看起来更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