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合肥周边研学游旅游景点:宣城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2015...
祁磊+张静
[摘 要]纪念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既然纪念馆的所有工作不都是科学研究,但在纪念馆各项业务活动的过程中,科学研究却贯串其始终,无不体现其重要性。
[关键词]纪念馆;红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311-01
1 研究意义
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留存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形成了许多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革命精神。组织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走进农村、走向社会,深入到实践中,进行调查学习,深刻挖掘相关的革命事迹和史料,学生之间相互开展头脑风暴,加强学习交流和知识探讨,总结学习理论,记录学习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中小学生到红色旅游景区学习探讨增长知识,是研学旅行的一种重要形式。?红色旅游的研学作用?红色旅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旅游+”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具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红色旅游景区是展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通过红色旅游能够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对中小学生从思想上、价值观上进行正确的引导是教育的重要目的,通过教育手段让学生感知什么、学什么,树立什么样的思想观念,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是教育效果的具体体现。让中小学生到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研学活动,就是要让他们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让他们在学习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和价值观。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时期,如果我们不能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去培育他们,他们就会受到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影响。红色文化具有教育人、感知人、激励人、鼓舞人、振奋人的巨大作用,所以,以红色旅游为载体的研学活动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代代中华民族子孙薪火相传继承发扬的根基。传承文化、继承文化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身上的血脉,尤其是青少年肩负着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对优秀文化的传承责无旁贷。经过五千年积淀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传承下去。要通过老师的授业来言传身教,要通过广泛的社会教育来感悟,要通过家庭的亲情教育来理解。在文化多元的前提下,红色旅游景区聚集的优秀文化,被绝大多数中华子孙所认可,是应该弘扬和提倡的民族文化。所以,以红色旅游为载体的研学活动,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再次是具有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素質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战略高度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举措。
2 特点
关于纪念馆科学研究的特点,应当与其他专业学科研究所有所区别。纪念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事业,科学研究的特点还不十分明确,很多同志热衷于搞纪念馆内容的专业学科研究,如历史专业纪念馆,他们的研究就是搞历史科学,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毫无区别。作为一个纪念馆的专业人员,研究重点应当是纪念馆的本身,即纪念馆学的研究。从文物征集、藏品保管、陈列设计到观众接待,都有它本身工作的科学研究。但是纪念馆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如果不进行专业学科研究,则纪念馆学的研究也会流于空泛。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深的学术理论,精湛的科学技术,就难以负担起这样的使命:“纪念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因此,纪念馆的科学研究的特点就要根据纪念馆的性质和任务来决定。
3 红色文化研究必须把握的主要问题
红色文化是一个新课题,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有许多学术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主要是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历史研究断代学出发探讨“红色文化”的定义,弄清楚红色文化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目前,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探讨红色文化的定义,认为:“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人类进步文明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文明总和。”有的学者还对红色文化的历史时期进行了界定,认为:“中国红色文化有一个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文化演进过程,已经经历或必将经历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直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整个历史进程。”这种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无限扩大的表述,不利于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首先是历史时期的不断延续将使红色文化成为难以论证和无法完成的课题,其次是历史内涵的无限扩大使红色文化成为毫无特征的标签。对红色文化的定义,我认为要从历史研究断代学出发进行探讨。红色文化不是历史名词,而是对革命文化的形象表述,人们往往将“红色”和战火、鲜血联想到一起,红色象征革命,这是一种约定俗成。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内涵的系统性、性质的一致性、特征的同一性。根据文化的“三性”标准衡量,红色文化应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上限是五四运动,下限是全国解放,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坚持为革命战争和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具有革命性、实践性、群众性等特征,成为革命事业的一支生力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然是红色文化研究应该关注的内容,但不是红色文化研究的主体。因此,红色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
4 纪念馆红色研学探究
第一,吸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如西柏坡精神,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纪念馆工作者是红色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播者,我们要积极创新、勇于开拓,运用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精品,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广泛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借鉴红色文化的历史经验,推动文化改革创新,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红色文化的成功经验,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革命文化实践,坚持为革命战争和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文化建设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天,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坚持“三贴近”,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着力打造民族品牌和文化精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
5 结论
无可否认,纪念馆学的研究,无论是深度和广度,近年都有了飞跃的发展。中国纪念馆学会的成立,一些有关学术刊物的创办,全国性及地区性的关于纪念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一系列讨论,各种纪念馆教材的纷纷出版,把纪念馆学的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纪念馆学界的各位专家及一大批中青年理论研究者,为振兴和发展纪念馆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军,周高亮.关于纪念馆藏品定义的研究——20世纪中国纪念馆学研究的回顾之一[J].纪念馆研究,2005(4):3-6.
[2] 黄惠运,文秀华.“红色文博学”理论建构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5):99-103.
[3] 陈佳利.台湾纪念馆研究趋势探讨:从“十字路上的纪念馆”学术研讨会谈起[J].上海科技馆,2012(1):53-57.
[4] 嵇立琴.江西红色纪念馆纪念品设计创新之路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11):11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