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市消保委评测网约车平台。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 金旻矣 摄
临近春节,网约车的消费又逐渐攀升。你叫来的车,是否有加价行为?车费预估是否准确?车型是否一致?今天上午,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网约车消费服务评测结果,结果发现平台约车成功率超九成,但近两成网约车存在加价行为,而车费、时长和里程方面也有偏差。
神州专车加价概率达72%
本次网约车服务消费评测涵盖了三大主要网约车平台,即滴滴出行、神州专车和易到,车型包括滴滴的快车、专车、豪华车,神州的公务轿车、商务7座、豪华轿车,以及易到的易达、舒适、商务车。评测内容包括服务诚信、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三方面。在总共128次约车中,有7次未成功约到,在完成体验的121单中,司机均未明显绕路。
价格问题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在121单中,共有24单加价,平均加价概率达19.8%,平均加价幅度1.21倍。其中神州专车加价概率较高,达72%,幅度也最大,达1.4倍,有33.3%的订单加价高达1.6倍。
在车费方面,各平台对里程费和时长费的计价规则都比较清晰,但在长途费的计价规则上,易到没有标注长途费的起征里程。体察中,绝大多数的车费结算都是准确的,但易到计价准确率仅有75%,12单中仅9单按照2.3元/公里的标准结算,3单按照高于标准的2.6元/公里结算。
易到里程预估偏差达18.9%
叫来的车不是预订的车,是不少人遇到过的情况。评测中,车辆一致性平均为94.2%,121单中有7单的实际车辆和平台登记的不符,其中6单是车牌不一致,1单为颜色不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车辆不一致的大多是较便宜车型,比如滴滴的快车、易到的易达,都是0元起步费。
车费、时长和里程是否预估准确,反映了平台软件的精准度。体察中,实际车费比平台预估便宜的平均幅度为6.7%,实际车费比平台预估贵的平均幅度为11.9%。平台预估里程的平均偏差幅度为9.1%,易到易达偏差最大,达18.9%。
在时长方面,平台预估时长的平均偏差幅度为44.6%,神州专车的偏差最大,达79.4%。体察发现,滴滴专车用低速时长代替时长来计费,因路况不同,很难估算低速时长,偏差较大。神州专车没有将高峰期堵车的时间算进时长,高峰期预估时长偏差较大。
量身定制“体检表”改善服务
市消保委表示,本次体察首次采用了SCC服务消费评测评价模型,该模型由上海市消保委和上海新消费研究中心共同推出。按此标准,滴滴出行的服务消费评测等级为A-,神州专车的服务消费评测等级为B+,易到的服务消费评测等级为C。对此,消保委给每家平台提供了一张“体检表”,供其改善服务。
如何提升消费者网约车的“幸福感”?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表示,网约车已成为消费者出行的新模式,为市民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评测评价,希望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咨询,并更精准地发现行业和平台需要改进之处,监管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助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