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
地震带分布
而与地震频发相对应的是对地震认知上的一个个空白:大地究竟为何颤抖,地震究竟能否预测,以及该如何预报…
而今,在地震预测研究之路上,我国迈出了一大步 —— 2月2日15时51分,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5日,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张衡一号”数据。
张衡一号发射状态结构图
发射成功后,“张衡一号”将迎来为期半年的在轨测试,通过星地比测和国际联测的“模拟考”检验数据质量,之后在轨交付“转正上岗”。
张衡一号
具体来说,“张衡一号”将运行于高度500千米左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设计寿命为5年,在这一期间将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和震例分析研究,有望找到其中规律,为地震预测探索增添新手段,推动我国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
近地轨道
虽然“张衡一号”不能直接进行地震预测,但它可以积累更多有效的、原始的数据,不断探索地震预测新方法,为地震预测的实现打下基础。
地球
只是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见证“地震预测”真正实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