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月亮 + 蓝月亮 + 月全食,1 月 31 日晚,合肥上空上演了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昨晚对公众开放的中科大天文台,也迎来了上千名前来 " 观天 " 的市民。合肥晚报、ZAKER 合肥也同步直播了这场百年难遇的天文奇观。
市民惊呼 齐声赞叹 " 超级蓝血月 "
昨晚 8 时,记者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开放实验室时,这里已经挤满了前来观月的天文爱好者,近千人从天文台顶层依次往下排队,占据了上下三层空间,且人数仍在不断上升之中。由于天文望远镜数量有限,为了让更多的人观赏到月全食,中科大天文系的学生们特意架设了一台投影仪。
在体积庞大的天文望远镜旁,中科大的学生们特意将一台单反相机连接在天文望远镜上。市民黄女士正举着自己的相机,翻拍望远镜透过单反相机所拍摄到的奇妙画面。她告诉记者,自己家住高新区,听说今晚中科大的天文台对外开放,特意从家赶来观赏这一百年难遇的天文奇观," 感觉很神奇,这是第一次转为观看月食而来。" 黄女士说,上一次看月食,还是自己小时候,用的工具还是茶色玻璃。
在排队的人群中,不乏许多小朋友,今年四年级的夏同学就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准备来观赏这次的月全食," 对天文比较敢兴趣。" 夏同学说,自己对月食的认识还是来自于天狗吃月亮的传说。
晚上 9 时许,围聚在投影仪前的人群发出一阵惊呼,画面中月亮散发出暗红色,据介绍,这一状态将一直持续到晚上 10 点半左右。
蓝月其实不蓝 血月暗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博士生盛振峰告诉记者,这一天文现象可以拆解为三部分,首先," 超级月亮 " 是指看上去特别大的月亮,这是由于月全食发生的时候地月距离比较近造成的。盛振峰说,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月地距离在 35.7 万~40.6 公里不断变化,昨晚的月全食发生时,月亮离地球差一点不到 36 万公里,比 38.4 万公里的平均距离要近上一些,所以看上去比普通的满月大一点。
其次," 蓝月 " 是指同一个月里的第二次满月。2018 年 1 月 1 日是本月第一次满月(农历十五),而 1 月 31 日是第二次农历十五。为什么要叫 " 蓝月 " 呢?这是因为在古代西方有一句话叫做 "Once in a blue moon",用来形容一件事情的荒诞。后来,人们就逐渐将 " 蓝月亮(blue moon)" 这个词拿出来,形容在同一个公历月内出现的第二个满月。
最后,血月是指 " 月全食 ",当月面完全被地球阴影覆盖,月亮不会黑作一团,而是会呈现出奇异的暗红色。这是因为仍然有一部分阳光,在经过地球大气层的折射和滤光之后,照亮了月亮的表面。
152 年一遇?19 年后或再见 " 超级蓝血月 "
超级月亮、蓝月和血月,独立来看,都是很普通的天文现象,当三者在同一时间出现,确实较为罕见。
据盛振峰介绍,每年都有十几次满月,总有几次离地球近的,所以超级月亮年年有,算不上有多稀罕。而蓝月亮本身也不算太罕见,平均大概两三年就会有一次,今年就有两次之多。至于 " 血月 " 也就是月食,也并不罕见,每年至少发生 2 次,月全食虽然少一些,平均 3 年也差不多有 2 次,同样的,今年也将出现两次月全食。
当超级月亮、蓝月亮和月全食三者同时出现,这一天文现象十分罕见,上一次出现还是在 152 年之前的 1866 年。错过了这次 " 超级蓝血月 ",是不是就错过了一生?盛振峰笑着说,天文爱好者们也不用担心,据说 19 年后,即 2037 年 1 月 31 日晚上,下一场 " 超级蓝血月 " 会将上演,而且要比这次的月亮更 " 超级 " 一些。" 不管是不是百年一遇,其实只要我们想看,并且看到就是有意义的。"(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