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学雷军,模仿乔布斯,靠段子爆红,他却说:要有尊严,就得有钱
   来源:科技传播站     2019年09月10日 05:07

2017年底,罗永浩的锤子搬家了。

被网友戏言:搬个锤子呦!

可能正因为是搬到了成都,老罗在2018年创新大会说,锤子要改名了。

罗永浩

知名度较高的产品中途改名,是商家大忌。

不过放在老罗身上,那就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罗永浩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

他身上标签太多,英语老师、演说家、段子手、企业家、游走于相声界和企业界的双栖明星。

但是,他还有一个身份被强有力的忽略了:缺钱的人。

罗永浩微博中晒出的年轻时照片

老罗高二辍学后靠组装电脑为生,本来“混吃等死”,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直到27岁,人家给了他一勺“鸡汤”,“知识分子要活得有尊严,就得有点钱”。

他一听也对。

“逢年过节,哥哥姐姐会给父母买些礼物,而自己只能说些漂亮话。”

青年罗永浩

于是,他给俞敏洪写了一封信,凭着“岂止伶俐,简直凌厉”的嘴皮子谋得一职,开始了他的表演。

在新东方的时候,老罗的“课堂脱口秀”积累了一大批粉丝。

铁粉们把他本来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段子整理出了一套“老罗语录”,又是出书,又是出DVD,让他成为第一个得益于“口碑传播”的段子手。

新东方时期的罗永浩

五年后,罗永浩成为了新东方的一线老师:年薪50万,工作时间除开寒暑假3个月比较忙碌外,平时只要在周末上两到三节课,“极其舒服”。

然而“舒服极了”的老罗还是离开了新东方。

辞职时,他发现自己初衷并没有实现——他没攒下多少积蓄。

“大部分收入在请客吃饭、买书买碟、打出租车中不知不觉不见了。”

罗永浩与韩寒

2008年,博客兴起。

他用这点仅有的积蓄,拉着做技术出身的黄斌,创办一个博客类的网站。

他想做“一个知识分子云集的自由平台”,梁文道、韩寒、柴静等都被他拉来捧场。

结果,因为流量太大,每个月要都亏掉几万块钱,“主要花在服务器带宽上”。

罗永浩与柴静

果然,两年后,这次创业“不出意料”的失败了。

但是他依然引以为傲,“没有一个媒体能像这个网站一样自由。”

而事实是,在这里,他结识了一票精英朋友。

网站夭折之后,老罗似乎有点“醒了”,他选择了老本行,办英语班:“老罗英语”。

为了“老罗培训”罗永浩频频走穴

尽管“老罗英语”一开始就投资600万。

但是他依旧缺钱。

与当初的预期不同,“老罗英语”一开门就生意惨淡,第一年亏损了300多万。

“基本上每天一开门就是一万块钱不见了,被打劫也不可能这么吓人!”

加上老罗的成本意识依然淡薄,通常“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老罗客串电影

举办一场活动,他通常会不听财务主管的劝告,而去选择效果最好的方案。

当时老罗想,万一赔了,自己找一个年薪百万的工作,除了生活开支,600万的债也要花10年才还清,还清时已经50岁。

“一想到这些,我就眼前发黑。”

“眼前发黑”了几年后,2012年4月初,40岁的老罗在微博称“下周就要注册一个新公司开始做手机了”。

引发一大波猜测和嘲讽。

罗永浩开始卖手机

结果到了4月底,他宣布“修正手机梦想,做手机先从软件开始。”

又是一波嘲讽来袭。

还有人说,这是偷师雷军“先做软件再做手机”的战略。

直到8月,老罗才彻底安顿好“老罗英语”,开始全心全意的做“东半球最好用的手机”。

罗永浩

但是6年过去,这个“海口”仍然没有梦想照进现实。

甚至,还被人嘲讽“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罗永浩重新定义了SB。”

但是,老罗也没闲着,这期间他还顺手“怒骂方舟子、手撕链家、吊打王自如。”

老罗“吊打”王自如

在商界的话题排行榜上,他永远是第一。

有人骂他虚伪,“搞那么多噱头就是为了企业宣传”。

他反而很淡定:“我又没说不是。”

新东方 韩寒 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