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及时找到并排除哑弹,射击训练场随时面临爆炸危险,必须立即停止训练!”几天前,武警吉林省总队某单位枪榴弹实弹射击训练时,一枚枪榴弹出膛后并没有爆炸,面对茫茫雪野,现场指挥员下达了停止射击撤到安全区域的命令。
“90后”王铭已经成长为单位的一名拆弹专家
“我上!搜索排除哑弹!”在现场保障的机动支队工兵中队排爆班班长王铭丝毫没有迟疑,跑到总队参谋长张文阁面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你有信心吗?”张参谋长打量了一下这个90后小伙子问道。
“报告首长,为了这一刻我已经准备6年整!” 王铭的眼睛里流露出坚毅的目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王铭身上。因现场积雪较厚,机器作业存在难度,只能靠人工作业,搜索哑弹的进展缓慢。已经在冰雪中搜索一个小时的他全身被汗水浸透,排爆服在零下20几度的低温条件下结冰,冻得他浑身打颤,而此时哑弹依然不见踪迹。
就在此时,王铭身上穿的排爆服电量用光,护目镜很快结满冰霜。为了不影响搜索哑弹的进度,王铭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摘掉护目镜继续搜索。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细心的王铭在一堆乱石中发现哑弹,由于无法使用器械,他小心翼翼徒手把哑弹转移到空旷地带并引爆销毁。 责任编辑:朱红
王铭在排除模拟爆炸物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夸他是真正的“勇士”。王铭却淡然一笑说:“与死神交锋,必须将生死置之度外。”王铭的底气来自于日常的积累,这些年,经他亲手处置的未爆手榴弹、爆震弹几十枚,销毁的TNT炸药有300多公斤,火雷管近7000枚。
初见王铭是在排爆训练场上。一辆汽车被安装了炸弹,随时有发生爆炸的可能,为保证车上人员安全必须迅速排除险情……“咔嚓!”王铭动作干脆利索,最后一根引线被剪断,警报解除。他说,他是怀揣排爆手的梦来到军营的。
利用排爆机器人转移爆炸物
他要成为中国的威廉姆斯,王铭兴奋地说。入伍前他最喜欢看的电影是《拆弹部队》,幸运的是下连后能够如愿以偿被分配到工兵中队,成为排爆班的一员。但由于排爆专业是一个高危专业,平时班长只教新兵一些理论知识,并不让王铭触碰爆炸物,这让王铭很失望。一心想成为排爆手的王铭自费购买了排爆方面的教材,还常常借保障班长制作爆炸物和搜排爆的机会“偷偷”实践,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掌握了地雷、爆破、反爆炸等多个科目的操作技术,被中队选树为训练尖子。
上等兵那年,王铭作为专业骨干苗子被单位选送到辽宁兵种协作区参加培训。同一批集训的战友多数是排爆专业的高手且多次参加集训,并不把他这个“菜鸟”放在眼里。为了缩小差距,他每天坚持比别人早起2个小时学习排爆理论,晚上晚睡1小时查阅资料、背记要点。结业考核时,有一个课目是装药捆包,由于速度过快炸药包的细绳勒进了肉里,7米长的绳子被染成了血红色,但王铭依然坚持按程序完成了所有动作,以1秒的成绩打破协作区的纪录,令所与人对他刮目相看。 责任编辑:朱红
“我不期望走向真实的排爆场,但我时刻准备着!”王铭认为:没有实战任务说明社会和谐是人民之福。但王铭每分每秒都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2017年年初,王铭在中队的支持下,利用闲置的房间改造了一间反爆炸实验室,可同时展开20人的反爆炸训练。他在实验室里开展装备和技术革新,贴近实战开展改装爆震弹爆破墙角和红蓝对抗实战环境布设等多项发明。自己研究设计的可同时起爆20余路炸点的起爆器,既方便携带又提高了保障能力。他还为各单位培训排爆手10多人,自己也考取了国家人力资源部颁发的“初级爆破工”资格证书,并被评为武警部队“中级反恐特殊人才”。然而就在王铭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因为所在单位扩编,营房异常紧张,上级不得不拆除了王铭的实验室。亲手拆除自己用心血建起来的实验室,王铭的心在滴血,但为了服务大局他也别无他法。生日那天,他许愿一定要再建设一个更好的实验室,并且要把自己研究的成果都陈列在实验室里,为单位培养更多的排爆手。
王铭和他所带的排爆班
排爆手每行走一步都是战火硝烟
“排爆手是一个高危行业,但我从未后悔。”王铭说,无论再给他多少次机会回到入伍前,他都会义无反顾追寻梦想,并且坚定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朱红
从复杂的线路中判断剪断哪根 责任编辑:朱红
稍有不慎就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责任编辑:朱红
王铭的业余时间都是在练习如何快速排爆中度过
责任编辑: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