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 动名词 动词接动名词还是不定式 落伍网
朱圆
摘要:动词在汉语、英语这两种语言体系中是存在异同的,本文主要对英语动词与汉语动词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汉、英动词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点。
关键词:英语动词 汉语动词 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089-01
动词在英语与汉语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类,在这两种语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动词的基本概念角度来讲,英语与汉语是一致的,但是在动词的用法上,它们有着各自的语法特征,还是存在差异的。
一、英汉及物和不及物动词的对比
英语动词的分类涉及语言中很多语法、语义问题,大致上可分为主动词和助动词,而主动词又可分为及物、不及物动词及系动词,助动词又可分为基本助动词和情态助动词及半助动词。汉语的动词根据能否带宾语可分为及物和不及物动词,此外还可分为表动作行为的动词,比如研究、批评、打、哭等,表意愿的动词,比如能、可以、愿意、应该等。下面主要就英汉动词中的及物和不及物进行比较。
(1)英语不及物动词自身就具有完整的意义,后面无须加上宾语。而汉语的用法有时与英语不一样。有的动词在英语里它只能是不及物动词,在汉语里则可作及物动词。比如:
①We'll arrive at school tomorrow morning.
②He reached Paris the day yesterday.
③Does the boss agree with the A plan?
上述例子中的arrive、reach和agree在汉语中就是及物动词,它们的意思是说“到达学校”“到达巴黎”和“同意A计划”,动词后都有宾语。但是在英语中,arrive和agree就是不及物动词,句子中的动词后面的介词at和with不能省略,这些动词必须和介词at和with连用,而reach在英、汉语言中都是属于及物动词。
(2)及物动词后面必须加上宾语,其动词方能具有完整的意义。有的动词在英语里只能是及物动词,而在汉语里则可作不及物动词。比如:
④The Chinese government wholeheartedly serves the people.
⑤Xiao Li has married Xiao Ming.
⑥She went home till midnight.
⑦Kate was married to a doctor last month.
上述例子中的serve和marry在汉语里就是不及物动词,中文表示“为谁服务”“和谁结婚”。而在英语中,serve动词在句子中就是及物动词,表示“服务人民”,它是有宾语的,而marry,由例子⑤和⑦可以看出,在⑤的这句话的结构中动词后面直接带了宾语“小明”,它作为及物动词;在⑦的这句话的结构中,动词后加了to,带的是介词,作为不及物动词,也就说marry可作为及物动词也可作为不及物动词。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多数学生受母语的影响,会将英汉中及物和不及物动词的用法混淆,习惯性地用汉语的动词用法去理解英语动词的用法,这是不可取的。
二、汉语能愿动词和英语情态动词的对比
汉语能愿动词的情态意义大致可分为主观判断和时间的推测这两类。比如应该、可以、能、想、愿意、准许等。而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则可表示多种汉语中没有的意义,比如建议、必须等,又比如You might close your mouse中might表示指责或唠叨;Shall we go running中shall表示礼貌性的建议或者提议等。
1.英语情态动词和汉语的能愿动词的表达
英语情态动词和汉语的能愿动词在情态意义上有很大的相同,但是一词多义是它们中均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在表达上两者间有较大的差异。
(1)may、can,对应的汉语就是“可以”“能”。英语中may可表达陈述句中的“可以”;也可用于征询,提出问题;在状语从句中使用;表达一种祝福等。而汉语中的能愿动词的多个词往往对应一个英语情态动词,比如漢语中“可以”“会”“能”等对应的就是英语中的can,而在英语不同的情态动词之间往往会有意义重叠的现象,比如can和may表示允许和估计;will和shall表示预测等。
①I shall have it tomorrow.
②I will fell better after this medicine.
(2)英语不同组情态动词在情态意义上还有区分,比如说may/might和can/could,表示可能,may/might在使用过程中的意义大多表实际将要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可能性,而can/could表示潜在可能性或者理论逻辑上的可能。比如“It may rain this tonight;Li might phone. If she dose,could you ask her to ring later?”,这在汉语中是没有的。
2.英语情态动词和汉语的能愿动词的表达效果
一般而言,汉语的能愿动词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和英语有着一些差异,也就是说,汉语能愿动词在客观和主观的表达上比英语弱,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英语情态动词能更明确表达主语的客观态度和观点,让人容易接受或聆听。而在表达程度上,比如“might”和“must”,英语情态动词从“不肯定”到“肯定”有着明确的区分,而在汉语中能愿动词所表达的程度相对较弱。因此,在表达效果上,汉语能愿动词表达效果更为准确,而英语的情态动词表达就较为模糊。另外,在表达的礼貌层面上来讲,汉语能愿动词表达较生硬,礼貌性偏小。而英语情态动词不确定性强,具有一定的间接性,表达的就较为委婉和礼貌。比如“You may come if you wish”,在英语中意思表示为“你可以来,如果你愿意的话”。而在中文里大多说“你想来的话就来”。
参考文献:
[1]徐金秀.基于依存树库的英汉动词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3.
[2]杨静,阿古达木.英语动词和汉语动词的对比研究(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5):54-56.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