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行为研究.pdf
张姝
摘要:辅导员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包括相关就业政策与制度的了解,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的指导,择业决定与协议签订的建议等,对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有重要意义。目前,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现有的就业客观环境认识不足,主观就业指导状态了解不到位等。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改进意见,即完善辅导员就业指导培训体系,提高其综合能力,加强自身工作能力锻炼并及时总结经验。
关键词:辅导员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行为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116-02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辅导员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向学生讲解就业形势、面试技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对其提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建议。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辅导员常常会被咨询到有关简历制作、择业决策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国家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发展前景等,对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缺乏以及工作的繁杂,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当对目前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行为进行详细的讨论与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意见,为完善辅导员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行为
1.了解就业政策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初期应当了解相应的就业政策,对当地的就业制度与形势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信息局限等原因,毕业生往往无法对就业政策作出正确的解读,所以辅导员应当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与帮助,促进学生顺利就业。辅导员应当对当地的国家政策与制度进行详细的了解,尤其是对就业制度近年来的变化与改革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向高校毕业生宣传讲解当前政策形势下的就业选择利弊。[1]同时辅导员要对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给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引导毕业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以及性格取向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在促进毕业生选择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保证毕业生的权益,推动国家和地方新政策以及新制度的顺利执行。
2.简历制作与面试指导
高校毕业生在對当前的就业政策与形势进行适当的了解之后,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就业机会,并且进入接下来的简历制作与笔试面试阶段,辅导员应当给予毕业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首先,高校毕业生应当学习如何制作个人简历,将自身优势与特长展现出来,并且对传统的简历进行适当的创新,使其更具新意。同时毕业生应当对所要求职的单位进行详细的了解,明确单位用人需要,看自己是否符合招聘岗位的要求,再进行简历投递和面试准备。[2]其次,高校毕业生在获得用人单位的笔试及面试机会之后,应当对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并且向辅导员咨询相关的面试经验,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准备,争取顺利通过面试被录取。在这个阶段,用人单位的考核标准、毕业生面试注意事项等方面,都需要辅导员进行合适的指导,并且主动为毕业生提供相关的信息,传授面试技巧等,帮助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
3.择业决策与协议签订指导
当高校毕业生顺利经过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之后,便会进入择业决策与协议签订阶段,在这个阶段,辅导员应当对其进行耐心的指导,帮助毕业生作出正确的选择。一方面,辅导员比毕业生更加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且能够与用人单位取得较为直接的联系,还能通过校友、老师等渠道获取最新的用人单位相关信息,比高校毕业生更有信息优势。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联系较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对高校毕业生有着较为详细且真实准确的了解,用人单位对辅导员比较信任,能够通过辅导员了解到毕业生的生源质量以及个人能力等信息,有利于用人单位在校园招聘的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其工作。此外,辅导员相较高校毕业生而言,人生阅历更加丰富,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知识,同时已经经历过毕业求职的阶段,能够设身处地为毕业生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从而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二、辅导员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问题
1.辅导员对现有的就业客观环境认识不足
辅导员在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对现有的就业客观环境认识不足,影响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首先,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与用人单位有着直接的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以及企业发展前景等。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流于表面,没有深入到企业内部,所以辅导员对企业的文化内涵,核心发展规划与方向,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障碍等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辅导员虽然承担了一定的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但是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比较少,往往只有一两次的联系,甚至没有机会进入企业内部参观与体验,对企业的了解比较浅,因此辅导员对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无法做到深层次的解读,因此无法给予高校毕业生详细周到的指导。[3]其次,辅导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事宜的主要负责人,但是由于学生数量较多而辅导员个体力量有限,无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动态,即使辅导员能够与每个同学进行谈话,但是由于时间、精力等的限制,辅导员也无法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辅导员无法掌握每个学生的就业信息。此外,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需要丰富的法律、心理以及职业指导等知识和良好的个人工作能力,但是辅导员往往只精通某一领域的知识,无法对每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与掌握,从而无法为毕业生提供专业的指点与帮助,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工作经验和个人阅历的不足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2.辅导员对主观就业指导状态了解不足
目前,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还存在对主观就业指导状态了解不足的问题,影响着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辅导员往往年纪较小,阅历尚浅,工作经验不足,甚至是刚刚从高校毕业便上任,即使有在企業实习工作的经历,也是十分短暂的,所以其在个人工作能力、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细致的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但是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超出了辅导员的能力范围,以其有限的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无法妥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为了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可能会作出一些错误的决定,究其原因,是由辅导员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综上所述,辅导员由于年纪较轻,阅历尚浅,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无法对每个毕业生的所有问题给予细致的解答与帮助,同时由于辅导员在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充分、学生数量较多、辅导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等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就业作出错误的指导,不利于推动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完善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行为对策
1.完善辅导员就业指导培训体系,提高其综合能力
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个人工作经验有限、阅历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应当完善辅导员就业指导培训体系,提高其综合能力。首先,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训机构和辅导员协会,为辅导员之间进行工作交流与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并且通过学校支持为辅导员工作提供政策、经费等方面的帮助。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辅导员培训机构,给辅导员提供相关的专业指导,使其掌握必要的就业指导知识,提高工作能力。[4]由于辅导员人数较多,而培训机构资源有限,无法同时对每个辅导员进行职业培训,所以应当根据高校内部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并且为辅导员设计合理的培训课程,满足对其进行职业指导的需求。其次,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培训力量的作用,为辅导员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增加其参加企业实习体验以及与不同高校之间交流的机会,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与需求,提高辅导员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能力,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2.辅导员自身应当加强练习并总结经验
辅导员应当加强对自身工作能力的锻炼,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一方面,辅导员在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应当增加与用人单位的接触,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岗位需求、人际关系情况等,从而发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毕业生提供准确真实的就业参考依据。同时,辅导员应当增加与高校毕业生的接触,并且在与其接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每个毕业生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等,并且根据其个人性格和兴趣爱好,为其推荐合适的用人单位。另一方面,辅导员在认真进行日常工作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工作结果的总结与反思,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高效的工作方法加以利用和推广,从而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相较于毕业生数量而言,辅导员人数有限,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帮助,所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辅导员应当积极寻求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帮助,使毕业生能在其他职能部门和专家处得到充分的帮助与建议,从而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四、结语
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解读,而且要对其择业选择、简历制作、笔试面试技巧以及三方协议的签订等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还存在主观就业指导状态了解不足以及客观就业环境认识不足等问题,应当通过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提高其综合能力,加强工作能力锻炼与工作经验总结等对策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温馨靓,黄文龙.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J].中国市场,2016(45):221-222.
[2]高曦.高校辅导员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247.
[3]苏群.浅析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8):236-237.
[4]赵果.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行为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5):72-76.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