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国有林场发展难题提高职工生活待遇的建议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19年11月07日 06:31

、食品站、干部职工宿舍楼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石永军 高红艳

[摘 要]林场职工处在林业生产第一线,面对常年与山为伴,工资福利难,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技术人人才缺乏,严重的制约着我市国有林场快速发展,从根本上破解国有林场发展难题。

[关键词]深入调研,统筹兼顾,超前谋划,系统解决我市国有林场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8-0196-01

渭南市地处陕西东大门,北靠黄土高原,南依秦岭山脉,境内黄河、渭河和洛河三大河流穿流而过,沿线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差,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是国家确定的重点防三北护林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林业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多年来全市国有林场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林场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各项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我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市国有林场林地面积162万亩,其中有林地103.9万亩,灌木林面积26.7万亩,疏林地面积1.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6.9万亩,宜林地面积21.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7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5.5%以上。国有林场已成为我市生态建设的主题,生态体系的骨架,生态安全的屏障和生态建设的主力军。

然而自全面停止森林采伐,實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我市国有林场主要职责转变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培育,由半经营事业单位转变为纯公益事业,但林场的实际性质并未发生改变,不得不靠极少的天保工程经费苦苦支撑、勉强度日,很多林场不得不面对“一手抓林业发展,一手东拼西凑找工资”的尴尬局面。由于经费严重不足,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滞后、科学化程度偏低,经营措施和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拖欠职工工资的情况已成普遍现象,虽然各级各部门也曾为解决国有林场发展困难做出了一定的工作和努力,但仍未从根本上破解国有林场发展难题。

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严重的制约着我市国有林场快速发展,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国策格格不入,急需以国有林场在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为指导思想,深入调研,统筹兼顾,超前谋划,系统解决我市国有林场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我市国有林场的现状:

一、性质不统一,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全市共有15个国有林场,其中全额事业单位林场4个,差额事业单位林场8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林场3个,虽然职责相同但性质待遇却完全不同,除全额事业单位的4个林场外,其余国有林场均以事业经费严重不足问题被“拖垮致贫”,这是制约我市国有林场走出困境快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以保障。林场职工处在林业生产第一线,面对常年与山为伴,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工作条件艰苦,经常24小时连轴转的工作环境,他们顾大局,识大体始终奋战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前沿,然而据查个别财政差额补助林场财政差额补助率一度仅为20%左右,自收自支的国有林场更是举步维艰,有的林场拖欠职工工资达10年之久,即便能足额发放在全市事业单位中也算中等偏低收入;各项上山补助、基本安全保障福利更是无力承担,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更是有钱也不敢发,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管理难度加大,直接的影响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林区和谐稳定。

三、人员结构不合理,后备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从林场人员年龄结构分析,5年内面临退休人员达96人,占到总人数的14%,同时,30岁以下职工仅62人,林场工作常年跋山涉水十分辛苦,在年龄体力要求方面要求较高,近年来林场进人主要依靠极少的复转军人,人员断档、老龄化严重;另一方面是林场条件差、工资待遇底林业专业人才没人来,导致林场后备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不利于林场的长期发展。

综合分析我市国有林场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加快国有林场改革的重要精神要求,建议由财政、编委、人社和林业等部门着手实施国有林场分类管理工作,以国家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基本方针和国有林场分类经营依据为指导思想,将全市国有林场统一划归为公益事业单位,所需事业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二、建议由市总工会领导牵头,市林业局负责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林场职工福利待遇细则,切实保障林场职工正常福利待遇。

三、建议市人社局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多为林业生产一线广纳贤才,有效解决林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

林场 文章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