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虹
小时候母亲身体不好,我过早承担了家庭的责任,我不明白,这和我的婚姻有什么关系?
小时候我失去了父亲,但是母亲和继父都特别溺爱我,我不明白,这和我的婚姻有什么關系?
我父亲以前经常打我,但他打我只是为了让我听话,我不明白,这和我婚姻破裂有什么关系?
以上问题是很多咨询者提出的困惑,在十余年的临床心理咨询工作中,我接触了大量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等等亲密关系的一系列问题,总而言之,围绕“关系”两个字,而关系的冲突、纠结、疏离等一系列的问题,最核心的本质是“父母成人的外衣,小孩的心智”,我称之为“爹娘不懂事”。
不懂事意味着不成熟,生理上成熟了,身体上长高了,但心智模式仍停留在婴幼儿童年时期,两个看似大人的爹娘玩着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游戏。我把这样的夫妻关系的交互式模式,总结为以下四种关系模式:
第一种:成人和成人(假妈和假爸);
第二种:母亲和男孩(假妈和小男孩);
第三种:父亲和女孩(假爸和小女孩);
第四种:小孩和小孩(小男孩和小女孩)。
一个人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假妈假爸”与“小男孩小女孩”都是内心安住着一个成年的婴儿,身体上长高,而心理发育水平仍是婴幼儿水准,然而“假妈假爸”与“小男孩小女孩”不成熟内心的最大差别是:假妈假爸是“头脑发达,但内心隐藏着无助宝宝”,小男孩小女孩是“简单的幼稚宝宝”。
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都将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口欲期(或者婴儿期):1岁以内,嘴部是快感中心;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肛欲期(或者儿童期):1~3岁,肛门是快感中心;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俄狄浦斯期(或者学龄初期):3~6岁,快感中心转移到了生殖器部位性意识中心,男孩有了恋母杀父的动力,女孩有了恋父杀母的动力;主动对内疚的冲突,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潜伏期(或者学龄期):6~12岁,性能量突然消失,孩子们更喜欢同性伙伴;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生殖期(或者青春期):13~18岁,性能量大爆炸,一个人的身体做好了生育的存储;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婴幼儿心理特征必须经过以下发展阶段,才能独立于生命的“个体”:共生—分离—独立。
共生:3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世界与我融为一体,我和妈妈是一体的,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处于一种混沌、未分化阶段,也是一种全能感阶段,觉得自己是个神,想哭即哭,想要啥来啥,无所不能。
分离:4个月到3岁,婴儿逐渐发现,妈妈和我不是一个人,妈妈是另一个人,婴儿既需要和妈妈亲密,又需要和妈妈分离,亲密和独立构成了一对矛盾。这时,婴儿能接受妈妈和我的意志是不同的,但还需要妈妈在自己身边,还接受不了长时间的分离。
独立:婴幼儿最初觉得自己是个神,从最初的自体依恋到后来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无助的婴儿;开始将神投射给妈妈;再后来3岁到6岁发现妈妈没爸爸有力量,于是又将神投射给爸爸;6岁以后进入学校、社会以后将神投射给老师等权威人物。青春期容易追星,就是将明星投射为神,成年后还可能将神投射给领导、宗教等。
每一次这样的投射或者过渡,意味着自体全能感的分散,最终从神的世界进入到人的世界,发现绝对掌控根本不存在,人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全能,能对生活基本掌控就已经很不错了,如何处理失去平衡的生活?这成为人重要的生命智慧。
如果成年人尚处于共生期,即为“病态共生期”。
(作者为临床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专家)
内容及作者简介
本书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大量真实的生活案例,解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父母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尤其是妈妈女性角色在家庭中核心纽带的重要地位,以心理学的视角来解析目前“问题家庭”的心灵奥秘。这是一本既有问题现象的呈现,又有方法传授的实用书籍。
安先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集社会学、国学、心理学等跨领域的有家国情怀、敢于担当、高度认同并弘扬“安文化”“安智慧”的有识之士的集体统称。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一个人从小到大,母亲的言传身教,包括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做人原则、天性、禀性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见母亲是多么重要的一个角色。女性既是孩子的母亲,又是丈夫的妻子,老人的孩子,担负着家庭、家族的希望。有句流传甚广的话“一代好母亲、三代好家庭;一代无好妻、十代无好子”就是真实的写照。
为弘扬和推广母亲教育,近年来安先生工作室积极倡导“安理念”,弘扬“安文化”,推广“安学院”,构建“安心社”,践行“安智慧”。2015年11月17日,工作室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母亲文化教育”公益项目,并先后出版了《女子安 天下安》《妈妈在 家就在》《安住心 世界就是你的》《心安天下安之问道〈论语〉》及这本《成就孩子先成就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