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韩业培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建筑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采取优化的新技术,新技术革故鼎新,其可行性的体现更加显著,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基于新技术分析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应用以及出现的运用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新技术,运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5-0045-01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实施水利水电工程关乎人们生活的质量与安全性,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力开发水利水电工程可以消除能源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近年来在水利水电工程引入新技术,不仅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改善施工管理工作的不足,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现代化发展。本文首先阐述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情况,然后分析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应用情况,表明新技术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
二.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使用概况
2.1 新技术的具体使用还没有受到广泛关注
我国大部分的工程建设目前还是劳动力为主,在施工过程少数使用现代化新技术。而且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人员是农民工,欠缺必要的专业技术掌握以及专业知识培训,基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要全面重视,宣传新技术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有效掌握科学的施工方法促进水利水电工程高效安全顺利完成。
2.2 新技术的使用还不能忽略传统的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要合理将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结合使用,发挥传统施工技术的优势,改进其不足,切忌全盘抛弃传统施工技术,新技术的使用不可以脱离传统施工技术,基于传统技术合理创新。如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该技术在施工时通过运输装备对混凝土进行压实,再使用薄层碾压,以此实现相应的施工要求。
三.水利水电工程新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3.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再施工过程需要承受很大的蓄水压力,构件的承重能力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所以施工单位要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和正常投入使用。作为一种新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再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施工手册,遵循安全守则,一旦不注意将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在施工过程要严格控制施工温度,特别是内外温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产生水花,是一种吸热反应,只有将施工的内外温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而且也可以提高整体质量和最终的构件质量,所以相关施工部门要高度重视。
3.2 振冲技术运用
水利水电工程的又一新技术振冲技术最近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主要在于振冲技术通过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驱动振冲器进行高频震动,通过不断向地基下层内填入粒径范围在30cm到50cm之间的石块,避免出现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对地基产生的重压导致地基下陷。
振冲技术的原理是对于地基較软的地段进行石块的填入,利用喷嘴的水压将颗粒半径符合要求的石块压入地基内,上层的压力分散到石块,减缓地基沉降。振冲技术主要用在地基较软的地段,因为部分地段长时间受到重压会导致地基下陷,地基下陷就会造成地段破裂,甚至引起堰塞和渗水等不利现象。振冲技术的运用关键在于设定振冲频次,分析不同地段的具体地基硬度和其他性质以及填入的石块粒径和石块性质。振冲技术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可以减少建设成本,节省投资成本,广泛应用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中。
3.3 数据库技术
按照科学的实际测定标准,对实际数据处理过程要合理分析,明确实际数据采集的方式和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实际处理采集的过程要准确地判断,明确实际测绘的标准信息内容。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处理,对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存储,利用三维数字方式,逐步减少劳动力,更加准确地规范管理数据,明确实际数据的应用标准,开发利用相关数据,建立良好的数据化虚拟施工场景,提供良好的多元素空间内容,分析施工整体全过程的项目信息。基于相关数据分析辩证的可行化方案,明确数字化、信息化的研究标准,简单明确实际复杂程度,确定建筑工程动态过程的分析效果。
3.4 软基基础处理新技术
软基地基给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的危害很多,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难度增大,软基基础不好的在挖掘时容易发生塌缩,而且选址问题导致成本增大;
(2)水利工程在软基基础上修建,容易导致工程的稳定性差,在既保证工期又要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完成对软基地基的解决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中间环节没有处理好,软基基础没能做好硬化处理就施工进行建设则会使整个工程在建设和使用中均会面临质量问题。
(3)容易引发连锁性的地质问题,施工建设过程中,必定会对软基基础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由于无法判断软基寄出的覆盖范围,对周围其他地区产生影响。
针对软基地基对水利工程造成的危害,在传统技术基础上合理创新,对软基地基实施新技术解决其对水利工程造成的危害,下面针对危害采取的新技术措施。
(1)换填硬基基础,换填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挖出下面的软基基础并且重新填充较硬的材料,这种方式很好地解决软基基础问题,而且使地基快速达到施工的要求。
(2)排水固结,排水固结是通过排水和加压实现的,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软粘土地基,利用天然土层本身的透水性,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置大量的排水体,通过加压措施将软土中的水分压出,改变其含水量。
(3)加压夯实地基,向施工区域填埋大量的沙石,将底下的软土经过不断的冲击夯实挤出或者压实。将这些沙石连续不断的打入地基中,使上部硬度较大的土质下沉到预期的高度,这样就能减小软基基础对于水利工程的影响。
3.5 超级真空抽水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做好基坑排水工作,保障基础降水效果,施工过程的排水效果很大程度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周期,施工过程的进度将会受到延误当排水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由于工程延误将给施工单位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超级真空抽水技术作为现代化新技术可以解决工程延误问题,及时排水,效率还是传统排水技术的两倍,保障排水效果达到施工要求,保障施工的后续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减少经济损失。超级真空抽水技术利用真空的作用来提高排水效果,经济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
四、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建设施工工程,对今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创新开发新技术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水平和整体质量。本文首先谈论水利水电工程新技术的使用概况,由于施工人员层次的局限,目前使用不广泛,所以相关部分要高度重视,而且在基于传统技术基础上创新引入新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振冲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软基基础处理新技术还有超级真空抽水技术等,每种技术都有其优势之处,合理应用其新技术,提升水利水电施工上的综合技术水平,这是有利于水电技术施工发展的。
参考文献
[1] 王健.分析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现状及有效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6(1).
[2] 张帮伟.小议水利水电施工中筑坝工程关键工艺技术[J].科技展望,2016(3).
[3] 祝孔勇.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3).
[4] 早然木·阿迪力.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7):1532-1532.
[5] 杨隽丽.水利堤防工程施工中的特点及技术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2):121~122.
[6] 李栋.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运用与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05)41~42.
[7] 山慧君,蒋新华.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与实施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6(17)128~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