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2月15日 07:27

中国 东盟农产品电商贸易研修班国际交流日在金桥市场举行

李艳君

中欧在世界农产品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中欧双方已互为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双方农产品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未来增长潜力很大。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在欧盟一些国家顺利推进,对中欧农产品贸易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建立中欧自贸区,将有力促进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双边贸易发展。

一、中欧农产品贸易进出口结构特点

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中欧农产品贸易自2000年以来稳定增长,2016年达到 222.29亿美元,较2000年增加了6倍多,年均增长率达到13.1%①。中欧双方日益成为彼此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农产品第四大出口市场,中国是欧盟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中欧农产品出口和进口结构性特点明显,中国对欧盟出口农产品以动、植物产品和纺织原料为主,加工制品缺乏出口竞争力,而中国自欧盟进口农产品主要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加工制品,并呈不断扩大趋势。

(一)中欧农产品出口结构

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主要包括四大类产品(见表1):动物产品(鱼等)、植物产品(蔬菜、水果、茶等)、纺织原料(羊毛、棉花等),加工制品(食品、饮料、酒等),上述农产品占中国对欧盟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为80%左右。其中,动物产品(鱼等)占比达30%左右,是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第一大类产品,其次是植物产品(蔬菜、水果、茶等),占比在20%左右;近年纺织原料(羊毛、棉花等)超越加工制品(食品、饮料、酒等),位居第三,占比从2000年的5.4%上升至13%;而加工制品(食品、饮料、酒等)则呈不断下降趋势。

(二)中欧农产品进口结构

近年中国从欧盟进口农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产品(见表2):加工制品(饮料、酒,谷物、粮食粉,杂项食品)和动物产品(肉及食用杂碎、乳品、鱼等),上述两大类产品占中国从欧盟进口农产品总额比重为70%左右。其中,加工制品(饮料、酒,谷物、粮食粉,杂项食品)进口占比达40%左右,且进口额呈不断扩大趋势;动物产品(肉及食用杂碎、乳品、鱼等)进口占比从2010年的20.5%上升至2015年的34.9%,提升14.4个百分点,进口额增长近4倍。

二、中欧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

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既有较强的互补性,在主要的出口市场上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总体而言,中欧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

(一)中欧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②分析表明,中国与欧盟农产品出口各具比较优势,互补性较强。

中国近年具有很强出口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为肠衣、猪鬃等其他动物产品,树胶等植物产品,肉、鱼等加工制品,以及细山羊毛、棉花等纺织原料;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为鱼,食用蔬菜,编结用植物材料,蔬菜、水果等制品(见表3)。

欧盟近年具有很强出口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为酒类产品,主要包括葡萄酒、啤酒、威士忌酒和利口酒;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为鸡、鸭等活动物,浓缩乳及奶油等乳品,马铃薯淀粉等制粉产品,树胶等,婴幼儿食品、饼干、糕点等谷物粮食粉制品,特殊婴幼儿奶粉、冰淇淋、咖啡、茶等杂项食品,烟草及其制品,未梳羊毛和精梳羊毛(见表4)。

总体来看,中国出口优势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少。而欧盟出口优势产品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多数为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中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类别存在较大差异,双方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是未来中欧农产品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中欧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

中国与欧盟农产品有共同的出口市场,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性并不强。201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前五大市场分别是东盟、日本、中国香港、欧盟和美国,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合计高达70.2%;同年,欧盟农产品出口前五大市场分别为美国、中国、瑞士、东盟和日本,占欧盟农产品出口总额合计为37.7%。东盟、日本、美国均是中国和欧盟农产品共同出口市场(见表5),双方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基于修正的产品出口相似性指数③分析表明,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与欧盟农产品出口结构的相似程度不高。2000—2015年,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修正的出口相似性指数一直小于50,并且总体上还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趨势,从2000年的46.99减少至2015年的39.8④。这意味着中欧农产品出口方面的竞争逐步减小,专业化分工程度正在提高。

三、中欧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前景

(一)增长潜力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的约束给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严峻挑战,中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需缺口将长期存在,积极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与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农产品供给,是当前及今后中国必然的选择。根据欧委会2017年 2月发布的《农产品贸易报告》,2016年中国是欧盟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占比为8.6%,仅次于美国,但增速达到10.3%,远超美国。中国成为近年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尽管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屡遭欧盟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但中国作为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一些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优势,而这些农产品也是近年欧盟主要进口农产品。2016年,欧盟自中国进口农产品仅占欧盟农产品进口总额的4.53%。

因此,中欧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互补性较强,未来增长前景较为广阔。

(二)“一带一路”的促进作用

欧盟东扩前,其成员主要集中在西欧,3次东扩(2004年、2007年、2013年)的对象主要是中东欧国家,这些国家均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在中欧农产品贸易中,这11个中东欧国家所占比重不足5%⑤,贸易增长潜力巨大。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为中欧农产品贸易打开了新的贸易通道。endprint

有关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与中东欧农产品总体贸易效率较低,贸易潜力很大。近两年,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中东欧贸易便利化水平正逐步提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中欧班列南线(成都—伊斯坦布爾)开通,有力地提升了中欧农产品跨国贸易效率。以波兰(欧洲农业大国,也是中东欧国家中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为例,中欧班列原有的北线和中线都必须经过俄罗斯,而俄罗斯禁止进口欧盟的生鲜果蔬和肉类等食品,该类产品无法搭乘铁路班列过境,只能通过海运或空运进入中国市场。南线班列的开行,将波兰农产品到中国的时间缩短至两周,成本较空运节约一半以上。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迅猛增长。2017年1—5月,中欧班列开行1000列,同比增158%。

(三)积极推进中欧自贸区建设

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中国与欧盟都占据重要地位。WTO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是全球第三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而欧盟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分居全球第一、第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立中欧自贸区符合中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缓解双方日益紧张的贸易摩擦,促进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中欧双边贸易深入持久发展。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的实证研究表明,中欧建立高标准的自贸区(关税削减至零,非关税壁垒减少50%),可使中欧双边贸易倍增,对部分农产品而言,最高可达10%以上的增长。

中欧双方在2013年11月达成《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 明确提出“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全面深入的自贸协定”。近年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逐步推进的同时,中欧学者也加强对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的研究,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成为中欧双方的共识。

注:

①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计算。

②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一国某类产品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的比值,当RCA ≥2.5时,表明i国k产品具有很强的出口比较优势;当1.25 ≤RCA<2.5时,表明i国k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比较优势;当0.8 ≤RCA<1.25时,表明i国k产品具有一定的出口比较优势;当RCA<0.8时,表明i国k产品不具有出口比较优势。

③修正的出口相似性指数Sp(ij,k):取值范围为0—100,当Sp(ij,k)逐渐增加时,表明两国出口产品结构趋于相同,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当Sp(ij,k)逐渐减少时,表明两国出口产品结构趋向差异化,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趋于缓和。

④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数据整理计算。

⑤根据中国商务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2016年12月)数据计算。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endprint

中欧 农产品 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