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9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举办了第一届双11网购节后,直到今天,每年的双11已经不仅是中国全民购物的狂欢节、宅男宅女的“剁手节”,而且声势一年盖过一年,一度从线上电商“波及”到了线下实体店,每年双11前后各大电商的销售额更是屡创新高。有关双11的话题,一直不断。
就在中国消费者还未从双11的“激情”中回过神来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在11月24日开始了他一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购物狂欢。
“黑色星期五”最早是起源于的美国传统零售业,一般是在“感恩节”后的第二天,即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五,发展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很多美国民众都会选择在这一天“起早摸黑”地在各大促销商场排队购物或开门营业,故名“黑色星期五”。在2005年以前大部分是以线下实体店的大规模的促销、抢购活动为主,到2005年后,逐渐演变成为线上+线下的美国全民购物节。
在美国本土,据分析机构Adobe Analytics的统计,24日、25日两天全美最大的100个零售商在线销售额总计达到7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涨17.9%。虽然这还不及中国“双11”中阿里巴巴一家的销售额的零头,但也足以看出美国民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买买买”、“不差钱”的姿态。
之所以会跟中国的“双11”有交集,不仅仅是时间先后离的比较近,更多的是他做足了功课瞄准中国的消费市场。
而在中国,很多中国电商,特别是做跨境购物市场的,在双11刚刚过去,就开始打出“黑色星期五”购物节的促销宣传,如亚马逊中国、天猫国际、小红书、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连等都陆续参与其中,就连360导航网站在11月24日前后都将logo加上了“黑色星期五”的标语,加上不少媒体、财经新闻的跟踪曝光,很多在“双11“已经做足”贡献“的消费者依然掏出了钱包。可见今年不同往年,借势海外购物市场的兴起,让原本在中国名不见经传的“黑色星期五”来了一次从“常在”到“妃子”的上位。
在未来,“黑色星期五”很可能会发展成继“圣诞节”、“万圣节”等又一“洋节”,无论对电商、线下实体店的经营者还是对广大消费者而言,都是扩宽销售渠道、丰富更多购物选择的一件好事。但比起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双11”,逼格仍然会差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