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专业社会需求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利用经济计量模型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效应,并对产业发展的就业扩张空间进行估算;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提出发展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就业效应 关联效应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根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攀升,高达749万。与此同时,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受到自身技术结构的制约,产业的大学生就业吸纳效应无法充分释放;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知识高度密集型产业,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促进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会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具体表现在各层次劳动力需求比例会不断变化,高技能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会不断提升。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对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量相当大,而专业人才主要来源于大学毕业生。因此本文基于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互动效应的认识,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探讨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学生就业效应。
一、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2010年浙江省确定了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自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不断推动浙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其中产业产值占浙江省GDP比重持续增长,由2010年的32.46%增长到2014年的48.92%,年均增幅近25%。2014年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3073亿元,占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4.50%,比2013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
2、产业综合经济效益持续改善
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持续向好。2014年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24.60%,同比增长5.31%,增幅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利税总额1001.35亿元,同比增长9.32%,增幅比规上工业平均增速高4.3个百分点。
3、产业集聚特色开始显现
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集群、集聚发展的态势,产业链不断完善,区域特色逐步凸显。其中杭州的发展特色和优势是信息软件产业,拥有包括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核心区—杭州高新软件园在内的 27个特色软件园及公共服务平台。新能源产业是嘉兴发展最快和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中节能嘉兴产业园、海宁光伏产业基地、海盐秦山核电关联产业园已成为省内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内重要的LED产业基地。宁波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重点发展海洋高技术装备、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两大优势海洋高技术产业,抢占了海洋高技术产业制高点。
(二)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学生就业现状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具有高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特征,因此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等教育人才资源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为了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人才需求,浙江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新兴产业人才开发政策,并积极开辟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的新渠道,因此浙江大学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知度以及向往度普遍较高。从2010-2014年,浙江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专以上就业人数逐年攀升,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也稳步增长,2014年该比重已经达到51.7%,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最佳平台。
二、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实证分析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效应分析
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历程上来看,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增长与专业知识型就业人员的需求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一方面,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人才的需求量都在提高;另一方面,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人才投入的合理化增加,必然会反哺于产业,使产业发展得到提升。本文利用Eviews8.0统计软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学生就业是否真正存在相关性,推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吸纳能力,为减少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对模型的影响,本文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lnyt = a0 + a1lnx t +μt
其中y为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专以上就业人数,x 为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总产值。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1:
从回归结果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向相关性,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亿元,大学生就业人数可增加0.76%。由此可见,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大学生就业吸纳潜力。但是从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较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欠缺,产业集聚度不高,制约了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同时因为高校专业设置较为滞后,导致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供给量不足,从而影响了产业的大学生就业效应的进一步释放。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1、产业规模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通过前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性分析可知,代表产业规模的指标——工业总产值与大学生就业呈正向关系,因此一定时期内,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强劲的扩张势头必会带来大学生就业的增加。产业规模的扩张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持续的协同发展效应。目前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的扩大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现有产业规模扩张的有效扩张,能最充分释放对大学生就业的正向影响效应。
2、产业集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集聚发展载体,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能有效提升人才聚集效应,对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影响。本文利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测算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该指数是某一市场上最大的50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能较好地测评产业市场集聚度。计算公式为:
■
式中:X表示市场的总规模,Xi为i企业的规模,Si=Xi/X为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表示该产业内的企业数。HHI越大,表示产业集聚程度越高。根据测算结果,除了海洋新兴产业和核电关联产业外,其他产业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II)都低于0.5,可见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还较低,未能充分吸引并带动大学生就业。
3、产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目前已经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是以财政税收政策为主,人力资源建设、技术创新、市场推广等政策为辅。从产业政策实施的成效来看,财政扶持资金投入分散,未突出重点支持领域,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明显;技术创新支持政策以支持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等供给面政策为主,注重刺激市场的出现或者重构的需求面政策支持不足;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人力资源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现有产业政策更是难以应对。产业政策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将直接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就业吸纳力度。
4、高等教育体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在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高校缺乏招生和专业设置自主权,无法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抑或在可以进行专业调整时,因为缺乏对就业形势科学的论证和中长期预测,导致专业调整对市场反应失当。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很多高校延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内容更新难以与时俱进。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技能人力资源的需求,从而影响了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力度。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是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渠道。要充分释放产业的大学生就业效应,还需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健全产业投资、融资的风险规避机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要破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而不聚”的局面。以产业技术路线图来集聚产业的高端资源,以产业战略联盟来提升集聚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高端的控制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创新网络,推进创新型产业集聚模式的建立,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化发展步伐;三是政府除了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还要创新产业扶持政策。首先,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要帮助企业创造市场需求,采取由单一的供给侧向需求侧与供给侧并行的双向激励政策,从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拉动力;四是高校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有效预测市场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把握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变化的关系,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高校还要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叶生新. 基于竞合战略的战略性新兴中小企业发展路径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4(12)
[2]庞诚,王福鑫,戈逸秋. 战略性新兴产业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
[3]刘艳.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变动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3(2)
〔本文系2015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大学生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5B011)阶段性成果。〕
(高寿华,1984年生,安徽安庆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