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名未成年学生克隆校园 IC 卡 盗刷他人卡内 2 万多元
   来源:观察者网     2020年01月26日 11:47

据央视新闻 11 月 19 日报道,近日,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法院对一起未成年人盗刷校园 IC 卡案进了开庭审判。5 名被告人利用网购的 IC 卡复制设备克隆校园 IC 卡,非法盗刷他人卡内金额 2 万多元。

公诉机关称,2016 年 9 月,被告人廖某在网上购买复制设备,通过计算机将已充值的校园 IC 卡信息复制到另一张空白卡上,在校园内的食堂、超市等进行刷卡消费。并将此方式传给另外 4 名同乡伙伴,5 人共计非法盗刷 2 万多元。

广西贺州市贺州公安局八步区城北派出所民警 覃柏锦:他们通过把母卡(原卡)信息复制到机器上面,然后再通过这些复制的信息,再复制到他们的空白卡上面,这样他们就可以把空白卡拿去消费,而母卡(原卡)可以收起来不用,作为下一次复制的来源。

图片均来自央视新闻

今年 5 月,涉事学校发现一些学生卡上的消费金额数据与台账登记的充值金额数据有明显出入,随后报警。警方根据 IC 饭卡持有人的信息将 5 名被告抓获。庭审中,公诉机关认为,5 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窃取的手段窃取数额较大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64 条规定,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5 位被告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法庭将在合议庭评议后择期宣判,并由家长赔偿涉嫌盗窃的款项。由于 5 名被告作案时都是未成年人,公诉人、辩护人以及家长也在庭上对他们进行了教育。

八步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 樊伟彩: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然后使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这在刑法上,公诉机关指控的是涉嫌盗窃罪。

工具购于网络 操作简单成本低

这 5 名被告都是在校学生,他们是如何掌握复制盗刷的这些技术?这些复制校园 IC 卡的设备又来自哪里呢?

据被告廖某介绍,他是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学生,去年 9 月,他在一网站上无意看到了盗刷校园卡的方法。

被告人 廖某:是从网上购买了器具和卡,去网吧复制,复制空白卡来使用。

办案民警根据被告的供述,在网上搜索发现有大量出售 IC 卡复制器的网店。这些 IC 卡复制器,主要复制磁片 IC 卡,可以克隆 IC 卡包括充值卡和门禁卡等,成本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除了赠送数量不等的空白卡,还有相应的破解软件和操作教程视频。

广西贺州市公安局八步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 张建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95 条之规定,行为人的这种出售行为,可能涉嫌传授犯罪方法罪。

民警实验:复制 IC 卡和原卡完全一样

办案民警根据卖家提示,利用查获的一个复制器进行了实验。实验员在观看操作视频后,半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软件的安装、原卡信息的读取复制和克隆等流程,复制出一张饭堂充值 IC 卡和门禁卡,经实地检验,复制的饭堂 IC 卡金额与原卡一模一样,可以正常消费。复制的门禁卡也能正常使用。

盗刷事件发生后,涉事学校对 IC 卡系统进行了升级,当 IC 卡的消费金额超出充值金额时,系统就会警报,可以阻止克隆卡重复使用的行为,但是目前还不能从源头上阻止克隆 IC 卡的行为。

民警提醒,对于门禁卡等 IC 卡,持卡者需要谨慎保管,不要轻易外借他人使用,以免被克隆使用,更要注意避免在没有备案的门店复制卡片。

覃柏锦:如果不是通过正式渠道,比如说抱着侥幸心理通过街边的小摊复制,你一旦复制,卡上信息肯定会在他的手上,他可以把卡复制给你,但是你的信息会留在他的手上,这样子他可以利用你的信息复制你另外一张卡而你自己却不知道。

IC 卡是集成电路芯片卡,目前像饭卡、门禁卡等卡片,在 IC 卡里属于安全级别较低的类型,存在被复制的可能性。除了持有者自身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外,更重要的是,执法部门应当加大对复制 IC 卡的打击力度。

被告 被告人 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