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美景重现
   来源:人民周刊     2020年01月27日 19:41

美景再现大理双廊

杜文婷+毕婷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来到洱海边的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湿地的保护情况。在与当地干部合影后习总书记说道:“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质。

2016年11月30日,云南省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听取洱海保护治理情况汇报,云南省委书记陈豪作出“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保护治理好洱海”的重要指示。

2017年1月9日,大理州委、州政府召开了大理州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实施“七大行动”动员大会。新任州委书记陈坚亲自作动员报告,指出:“作为大理的母亲湖,洱海的保护治理始终是大理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保护洱海,就是保护大理的经济社会发展!”

大理州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实施“七大行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洱海抢救性保护治理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

整治流域“两违”,杜绝污水入海

划定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全面开展违章建筑及餐饮客栈违规经营整治行动,实现洱海周边农村建房规范有序、餐饮客栈等服务业得到有效管控。

2017年以来,大理州委、州政府进一步划定和规范管理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在洱海海西、海北(上关镇境内)1966米界桩外延100米、洱海东北片区(海东镇、挖色镇、双廊镇境内)环海路临湖一侧和道路外侧路肩外延30米,洱海主要入湖河道堤岸两侧各30米,洱海流域其他湖泊周围50米的范围内,有2415家餐饮、客栈暂停了经营活动。同时,禁止在核心区内新建除环保设施、公共基础设施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暂停审批餐饮客栈等经营性场所。

在积极响应“七大行动”工作以来,洱海双廊镇于2017年4月10日起,辖区内629家客栈、饭店已全部停业,双廊镇告别了往昔的热闹,恢复了平静。双廊片区水质清澈,水生植物长势较好。目前,全镇正在实施截污治污、自来水厂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和白族村落风貌整治“三大工程”。

做好“三清洁”,治理村镇“两污”

整治村镇污水。全面排查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原有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并发挥效益。

整治村镇垃圾。巩固提升洱海流域“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镇清运、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流域“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流域内的垃圾得到全面收集处理。

变废为宝,减少面源污染

划定禁种禁养区,将城市建成区和洱海周边500米、流域主要入湖河道周边200米的范围划定为规模化畜禽禁养区。“禁养区”内对手续齐全的养殖场,确保在2018年前完成搬迁,对手续不齐全的一律取缔。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绿色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把洱海流域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区。加快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项目。

大理州注重从源头上管控,实现面源污染减量。目前,建设生态种植隔离带1.38万亩,在洱海流域共布设化肥农药使用量调查监测点800个。完成滴灌设施安装500亩,建成生态截污沟18.4公里。

节水治水修复生态

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灌溉工作,开展无序取水整治,增加清水入湖补给量,推进河道生态治理、湖濱湿地恢复、面山绿化等生态系统建设,增强水源涵养保持能力,促进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实施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项目。根据洱海保护实际,科学论证,实施封湖禁渔,确定封湖时限,制定年度捕捞计划,科学捕捞,让湖泊休养生息。提升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巩固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成果,对洱海流域挖砂采石矿山一律关停,全力推进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及面山生态修复治理。

实施“七大行动”以来,大理市和洱源县治理生态河道187.2公里,恢复非煤矿山植被2.8万平方米。启动新一轮“三退三还”工程建设,完成退耕还林1831亩、油橄榄引种实验基地2000亩和华山松营养袋育苗1768亩,水产养殖库塘清退1030亩,退塘还湿700亩。投资1.07亿元的洱海源头万亩湿地建设工程三南、马爷河、米汤沟及高三营湿地已基本完成土建施工;跃进河、团山湿地正在抓紧推进。投资9.5亿元的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完成前期工作并挂网招标,还启动实施罗时江入湖河口环保疏浚生态修复项目。

截污治污工程全面提速

按照“目标倒逼、工期倒排、挂图作战”的工作要求,通过细化工作任务,强化施工管理,全力加快实施《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项目,加快流域截污治污工程,争取提前实现截污治污全覆盖。加快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流域生态建设工程。

截至4月30日,总投资199亿元的“十三五”规划110个项目,有3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有65个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其余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累计完成投资56.34亿元,占规划总投资199亿元的28.25%。

多部门协同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突出各级党委、政府在洱海保护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严格落实洱海保护治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严格执法监管,整合执法力量,对违章建筑、环保违法行为“零容忍”,铁腕执法,确保洱海流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有效处置。要强化市级领导巡查、强化网格化管理、严格执法监管。

今年以来,大理市和洱源县全面开展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保护一线执法,严厉打击向洱海直排污水、侵占湖面滩地、破坏湖滨带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关停洱海流域内采石、采矿等非煤矿山。

全民参与保护“母亲湖”

突出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基层主体作用、创新全民保护机制、实施宣传教育工程,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全民参与洱海保护治理机制,深入实施洱海流域保护治理宣传教育工程,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洱海保护治理,将“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变为自觉行动,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努力营造“保护洱海,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7年8月,央视连续6次报道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干部和群众对洱海水质变好表示肯定,对洱海生态环境提升充满信心,同时期望持之以恒推进保护措施。随着洱海保护治理的推进,256平方公里的湖面又重现了“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古生村的村民也表示,如今这里的水更加清澈美丽了,要留住这里的青山绿水,传承给下一代。endprint

流域 休闲 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