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优化措施研究
张胜
[摘 要]电力需求的增加刺激了电厂的建设, 而对于电厂而言,其厂房的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厂房的实际建设过程之中,对其进行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厂厂房的质量高低。本文就从厂房基础及大型设备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主要对火电厂厂房的施工管理及其质量控制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为火电厂厂房施工过程提供必要的管理措施与质量控制措施,以其能够提高火电厂厂房的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电厂厂房;施工建设现场;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6-0022-01
电厂建设涉及面广、工种多、工期紧、交叉作业多、工序复杂、作业难度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近几年由于施工管理问题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加强电厂厂房管理,提高电站厂房施工质量已经成为电站厂房施工企业的首要问题。笔者根据实际的主厂房施工经验,现总结出了如下几条火电厂主厂房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那么就会严重地影响到火电厂主厂房的整体质量,从而也就会影响到火电厂的整体运营效率与进程。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厂房基础及大型设备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施工质量问题
(1)因为电厂厂房建筑是一项重大的一个施工过程,所以有时候会持续的工作,所以这就要求在混凝土调制的过程之中也要及时,但是事实却与之相违背,为了节约时间往往会提前调制好施工所需要的材料,但是随着时间不断流失,温度提高以及施工材料水分流失,这就在一定程度之上使得混凝土的配比失调,那么建筑质量就大打折扣了。
(2)在电厂厂房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会需要大量钢筋材料,这主要是用于厂房的基层建筑,以及框架的建造,所以钢筋的粗细以及质量的好坏就关系到了厂房的质量问题,但是有时候施工方为了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就会选用质量较为次一点的施工材料,导致出现质量隐患。
1.2 上部现浇框架存在的问题
(1)因底层框架层高较高,加之上部荷载大、工期紧、基坑回填土沉实不到位,忽视基坑回填土变形大的因素,梁支撑系统承受荷载后产生位移,造成个别部位框架梁底浇筑混凝土后的下沉;
(2)局部框架柱根发生烂根、漏振、夹层;
(3)电厂主厂房框架柱梁钢筋都比较粗,设计一般都采用梁、柱节点外齐平。按构造要求梁筋必须穿入柱筋内,造成框架梁柱节点处梁端部两侧表面一定范围因梁钢筋保护层超厚,拆模后出现表面横向垂直裂缝;
(4)近几年有相当一部分工程为三边工程。由于设备或施工图不能及时到位及其他问题滞后影响,造成在结构施工时应提前预埋人现浇楼板内的动力配管照明配管等。无法提前埋入致使后续装修时,不得不抬高楼层标高,加大楼层荷载,造成门洞设计尺寸变小,楼地面出现裂缝等;
(5)设计的框架柱与梁板结构混凝土强度不一致,导致现场施工困难质量,不易控制钢筋接头等质量问题。
2.提高施工质量的措施
2.1 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1)因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比较多如汽机筏、板、锅炉、钢架基础等。一次浇筑时间都在30小时以上,而且必须是连续浇筑,因此对现场相关设备组织协调等问题在做方案时都应认真考虑,同时必须有备用的应急预案,必须在浇筑期间确保供应以防止因现场停机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2)对基础表面浮浆厚的问题,可采取在表层混凝土初凝时在表层撒一层碎石骨料,加强表面抹压不少于三遍,为防止侧面出现裂缝,拆除模板后应立即用毛毡覆盖养护或采取突击回填土,减少基础侧面裸露时间。
(3)基础侧模板应尽可能采用螺栓对拉的形式。周围支撑系统仅对模板起稳固作用侧,压力主要应由对拉螺栓承受,因此选用的对拉螺栓直径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
(4)对配有表层钢筋的基础。在征得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可采用加工短对拉螺杆与基础底板筋和表层筋端头搭焊连接,充分利用现结构配筋减少拉杆筋的用量。
(5)基础上表层钢筋。除中部应与基础短柱插筋绑扎牢固外,还应另用12号铅丝将表层筋与短柱竖向插筋交叉扎牢,表层筋四周应用,8号粗铅丝吊起固定于四周侧模板,对吊于水平钢管上的表层筋吊点不能少,面积较大的基础应适当增加马凳筋。
(6)绑扎基础底板筋时可采用短钢筋头代替混凝土垫块,可以防止因底板筋荷载大,而经常压碎钢筋垫块造成底板筋局部塌陷钢筋,保护层不足和与混凝土握裹不好的问题。
(7)基础柱插筋的伸出长度。施工单位应认真结合已确定的施工方案中大型起重机械布置行走路线和大型设备车辆运输道路,重点对如汽机筏板基础的柱插筋汽机大平台柱插筋汽机房扩建端柱插筋和炉前低封框架柱插筋等的伸出长度进行认真核对。计算对具体相碰或被压的,此部分基础柱插筋可采取降低标高和不伸出地面的方法,防止柱插筋受损,由于此部分插筋埋入土中时间较长,可在插筋表面包缠塑料带以防止钢筋锈蚀。
2.2 上部现浇框架质量控制措施
(1)对梁底的局部下沉,除在基坑土回填阶段严格控制回填土质量外。在计算梁底支撑系统的支承杆间距时,应充分考虑土体变形不利因素,適当加密间距,以降低单根杆竖向荷载值。支承垫木应尽可能采用通长加厚垫木,并加设扫地杆。在两端增设斜向支撑,将部分上部荷载传至框架柱承受,可适当提高梁底起拱值lOmm左右;
(2)主厂房框架柱一次浇筑高度大多在6m左右,箍筋间距密,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大。混凝土稠度比较高,很容易在箍筋之间挂混凝土,造成振捣棒插入困难。因此首先对柱的混凝土级配设计在满足其他指标的条件下,要确保好的流动性。在浇筑时应先泵入200mm左右高度同级配砂浆,每次下料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功率规定值。浇筑过程必须是连续一次到顶,中间不允许停歇,以防止混凝土假凝造成夹层。在柱模板外侧应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或用人工木榔头敲击,保证不漏振;
(3)柱模板下口应抹水泥砂浆托盘,并在混凝土浇筑前提前对缝隙封堵,以保证不漏浆;对高度超过7m的框架柱,模板中间必须考虑开设门子板。
2.3 主厂房项目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1)电厂厂房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材料是保障电厂厂房施工质量的基础,是基础的控制点。通过对施工材料的管理能够有效预防材料原因造成的质量事故。因此,在进行时,首先要加强对采购的施工材料的管理。通过进场材料质量自身检验、监理工程师检验的双重质量检验以及见证取样送检验部门检验,保障进场材料符合要求。另外由于电厂厂房多采用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因此,电厂厂房施工材料管理还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搅拌、添加剂的使用等进行管理,以保障施工用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
(2)电厂厂房施工设备管理:电厂厂房的施工设备管理也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由于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电厂厂房施工过程以机械化搅拌、运输、浇筑为主要手段,其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混凝土搅拌为例,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搅拌机必须能够满足混凝土一次浇筑量的需要,同时还要有备用设备以便于搅拌设备出现故障时不会导致浇筑工作的停顿,满足工艺要求,同时要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
3.结束语
电厂厂房施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如果主厂房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上的问题,那么势必会导致电厂主厂房的整体质量的下降。由上文的阐述与研究可以得知,一套完整的电厂主厂房的施工管理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对电厂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其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 胡贤熹等.建设工程管理承包模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09,35(21):1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