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挖万亿宝藏,就在日本家门口,日本想挖却挖不到
   来源:极速观察     2020年02月03日 23:08

今年7月份,中国在南海成功连续开采可燃冰,而且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但尽管这样,在还没有将它列入我国可开采矿物之前,就不能算是真正开启了全面开挖模式。

不过,日前这最后一道窗户纸也被捅破了,11月16日,国土资源部一声令下,宣布正式批准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新矿种,成为我国第173个矿种!

这意味着我国将开启对可燃冰的全面“深挖”模式!在不久后我们就能持续收获开挖可燃冰带来的效益。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兴能源,是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开发的矿物,其蕴含的价值据估算不低于万亿美元,尤其是资源紧缺的日本,对其尤为重视。

日本在2013年3月12日就宣布,成功从位于爱知县和三重县海域海底的可燃冰中分解出天然气,这是世界上首次通过在深海海底分解“可燃冰”开采天然气。

但是在这之后的几年内,日本开采技术没有什么突破,多次开采都遭遇了流沙倒灌,最终不能稳定开采。

中国已经掌握完整的开采技术

更让日本感到无可奈何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探明的可燃冰,在南海和东海,以及日本本州岛南部海域是储量最多的,苦于目前开采技术无法突破,想挖却也挖不到。

而目前日本采用的开采技术也十分危险,其过程是首先大面积在蕴藏有可燃冰的区域打出大量深孔,从深孔中灌入二氧化碳对可燃冰进行减压,减压后可燃冰释放出甲烷。

可燃冰

这个开发过程的危险性在于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引起整块地区的可燃冰同时迅速分解,由于可燃冰并非处于岩层中,分解的甲烷气体将不会积聚起来通过管道被抽上水面而是从海底急速大量溢出。

一旦出现这样的可怕景象,将会让整块海域出现犹如沸腾般的景象,同时引起海底地质不稳定,出现地震甚至引起海啸,后果不堪设想!而日本正处于太平洋版块与亚欧板块边缘,如果将来大规模采用此种方法开采,将有亡国风险。

就此看来,中国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总体技术落后于日本至少9年,甚至起步比印度还要落后的情况下,实现了技术反超,成功攻克了相关难题!

分解 技术 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