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管院Co-learning研究解读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来源:海外网     2020年02月05日 21:12

今年6月,福耀玻璃美国投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并购步伐的加快,其可能面临的各种来源国劣势也逐渐凸显。因此,后发跨国公司如何应对和克服来源国劣势,始终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一道难题。

在此背景下,来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Co-learning学术团队的魏江教授和其博士生杨洋,从“组织身份”的视角切入,对中国企业的来源国劣势和跨国并购进行了突破性的研究。近日,由他们联合撰写的论文《跨越身份的鸿沟:组织身份不对称与整合战略选择》,成功斩获了“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7)”最佳论文奖。同时,Co-learning学术团队也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年获得该奖项”的团队。

浙大管院博士生杨洋(右4)作为获奖代表上台领奖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创办于2005年,自2007年起,论坛以案例研究为依托,以“洞见企业、构建理论”为使命,深度发掘本土企业管理的优秀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理论。据悉,该论坛每年都会通过多轮匿名评审,选出“最佳论文”。基于奖项评选标准的严格,该奖项也被中国管理学界的学者们视作质性研究领域的重量级奖项。

据悉,此次论坛共收到了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共186篇投稿论文,Co-learning学术团队的论文《跨越身份的鸿沟:组织身份不对称与整合战略选择》能够从中脱颖而出,源于对来源国劣势研究的突破性创新与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对于来源国劣势的探讨多停留在国家层面,却鲜有探索其在组织层面的异质性和微观作用机制,因而常常无法解释“为什么来自同一国家的不同企业进入同一东道国面临的挑战却不一样”这一现象。

因此,Co-learning学术团队从“组织身份”的视角切入,对来源国劣势和跨国并购后整合文献做了深化和拓展,并通过“组织身份不对称”这一构念建立起了宏观制度和微观组织的联系和对话平台,同时进一步深化了“身份-战略”联结的分析框架。

浙大管院博士生杨洋作报告

通过对七个典型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横向对比,该研究发现了在不同的并购动机和组织身份不对称的条件下,企业采取的不同整合战略。此外,还进一步归纳了各种整合战略下,企业根据其不同的“自治—协调”需求所设计的协调机制及组合。这就为后发跨国企业克服来源国劣势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为解决并购后“自治—协调”的困境贡献了新方案,同时也对进一步深化“身份—战略”关系做出了贡献。

浙大管院以培养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为己任,近年来在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高度专注于中国本土企业管理的研究,同时也在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每年均有论文入选全国百优案例或案例论坛最佳论文奖等。

如此次获奖的Co-learning学术团队,在浙大管院院长魏江教授的带领下,依托于长三角的创新创业环境、浙大的求是创新精神以及管院的创新创业氛围,多年来,该团队始终致力于通过深入企业开发原创管理案例、研究中国企业的最新管理实践,构建中国本土管理理论,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连续在《管理世界》、SSCI期刊等重要的中英文刊物上发表,也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可行性引导策略。

“获奖论文”背后

颁奖仪式结束后,浙大管院Co-learning学术团队博士生杨洋在采访中也向我们讲述了获奖背后的故事。

她说,当上台拿到奖杯的那一刻,她脑海里浮现的是论文写作过程中魏江老师尽心尽力指导她的每一幕。“从idea的产生、理论的架构,到文章构思、结构调整,甚至是文字的润色和排版,魏江老师都会参与其中。每次发给他的稿件,第二天一早都能收到他满是批注和修订痕迹的回复。”

而最让她感动和触动的是,每次看魏江老师的邮件回复时间,都是凌晨一两点。同时,除了给予很多专业上的建议外,还会督促她抓紧时间修改,并给予暖心的鼓励。

“我想魏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做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更多地是一种严谨治学、勤勉做事的精神。”说起魏江老师,杨洋似乎有说不完的感恩与崇敬。

此外,她也非常感谢浙大管院邬爱其老师、郑刚老师、莫申江老师、王颂老师以及Co-learning学术团队的师弟师妹们,在论文第一轮评审意见回来后给出的建设性意见。她说,浙大管院学者们团结互助、严谨治学的“健康力量”氛围,是这篇论文可以顺利入选最佳论文的关键。

文章 中国企业 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