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创造了国内最大的购物狂欢节——双11,也就是光棍节。刚迈入11月,双11的促销宣传通稿就主导了各大新闻头条,甚至人们随便打开一个不相关的网页,都会有活动的广告弹窗。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阿里再次刷新去年的销售记录。
正当阿里在1638亿元人民币销量的数字下庆祝之时,另一家公司却站出来提醒我们,其他的公司正在忙着追赶,同阿里巴巴缩小差距。
京东是阿里巴巴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帝国里的一个不断成长的挑战者,它第一次公布了自家双11的销售数字。虽然没有阿里巴巴的1638亿元那么高,但京东GMV数据令人印象深刻,达到1271亿元.
(编者注:该数据为京东双11活动12天的销售额,并非1天。GMV数据是网站的总成交金额,包含了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和退货订单金额。)
京东在美国版微博Twitter上公布双11销售额
然而,京东不像阿里一样在短短24小时内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京东的双11活动从11月1日起至11月12日,这本身就表明,阿里巴巴绝对在“光棍节”占有主导地位。
虽然今年没有直接的数字可进行对比,但京东1271亿GMV销售额可以跟阿里巴巴2016年11月11日的GMV销售额进行比较,当时是1207亿元。
阿里1207元的销售额高于京东今年在其平台6·18促销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1168.7亿元。该活动是京东纪念其成立而推出的,共持续了18天,而不是像阿里双11一样,只有一天。
此前,京东对其在双11的销售数据进行了相当程度的保护,仅会公布一些增长百分比。但如今,随着京东今天披露双11的销售数据,这家公司的确是在提醒人们关注它,关注这个正在崛起的阿里巴巴挑战者。
在消费者电子商务市场份额方面,艾瑞咨询认为,京东的市场份额在25%左右,而阿里巴巴的份额则略高于55%,但这一比例还不止于此。
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阿里巴巴运营的电子商务是市场营销方式,而京东则选择了一种亚马逊式的垂直销售方式。
二者在规模上也有差距。
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达4770亿美元。与此同时,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约570亿美元。当然,570亿美元仍然让人印象深刻,但这只占阿里巴巴的一小部分。
尽管如此,很早之前,还是阿里巴巴CEO的马云(Jack Ma)就已经注意到京东的潜力。
商业新闻网站The Information本周报道称,早在2011年,马云曾希望京东创始人刘强东(Richard Liu)进驻阿里巴巴平台,以避免日后的直接竞争。然而,刘强东拒绝了这个提议,坚持打造自己的公司,当时还并不那么稳固。
这个阿里巴巴的主要竞争对手选择了一个不同的方式进军电商,通过拥抱技术,如无人机和分拣机器人而发展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