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南仁东
中国科技界开展向南仁东学习活动的倡议书
中国科协与中国科学院25日联合发布《关于在科技界开展向南仁东学习活动的倡议书》,全文如下: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南仁东于9月15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2岁。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天眼”FAST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自1994年起,他一直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编订了FAST科学目标;他大胆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舍小家、顾大业,跋山涉水,在贵州大山深处奔波了12年,为FAST工程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70多岁高龄仍坚持奋斗在工作一线,身患重疾仍亲临工程现场,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这一重大工程的顺利落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虚怀若谷,从不计较个人名利,长期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迈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9月25日专门对FAST建成启用致信祝贺。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把学习南仁东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认识科技工作者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的历史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漫画丨“天眼之父”南仁东:铸大国重器,开向星辰大海
漫画丨“天眼之父”南仁东:铸大国重器,开向星辰大海
南仁东:“天眼”筑梦人
在今年8月,南仁东成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南仁东,是同期157人中年龄最大的候选人。然而终选时间将近,他却没有等到评上院士的那一天。
在“天眼”设计之初,曾有人说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项目。但是,南仁东凭借着24载不计代价的拼搏,拿下了这个 “奇迹”,甚至为此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有人说,是“天眼”成就了南仁东。但更多人说,南仁东重新定义了中国在世界天文学界的地位。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听到消息的南仁东坐不住了,一把推开同事房间的门说:“我们也建一个吧!”当时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30米。而从30米到500米,这不仅是一个严密的科学工程,还是一个难度巨大、涉及多个领域的建设工程。为了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天眼”台址,南仁东跳上了从北京到贵州的火车。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最终,南仁东相中了其中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
经过多年论证,2007年 7月,FAST 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一段时间内,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他逢人就推销“天眼”项目。有人比喻说,“天眼”已经成了他的孩子。从2011年开工令下达起,在5年半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150多家国内企业、20余家科研单位、数千人的施工队伍相继投入FAST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