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有深度的文章,最有价值的分析,最热点的股事。格隆汇一周最top,提供知识,分享价值。细细品味,慢慢斟酌,畅行投资之路。
最深度:
♦投资是一件困难的事,看看但斌先生对茅台的投资逻辑
《但斌:穿越时间的河流与伟大企业共成长》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能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沈明高:新时代的经济逻辑》
♦港股的30000点之路近在咫尺
《再论港股定价权: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
♦迎接中国“芯”的大时代
《“天才”陈氏兄弟和他们的“寒武纪”》
♦为什么就不能干脆的打个五折呢?
《咱这智商,基本告别双十一了》
♦熬过了股灾,你一定得知道你在做什么?
《股灾回忆录》
♦读懂复杂的股价决定机制
《什么决定了股票价格?最通俗和复杂的理论都在这里》
♦准备迎接5G的大时代!
《腾讯AI战略着重提及5G、NB-IoT(附全文)》
♦ 要想做价值投资,估值指标只是乐章的一部分,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寻找高质量的价值股,便宜又质量高,才是真的好。
《如何用量化的手段来做美股价值投资?》
♦掉队的万科还有机会赶上来么?
《万科错过了一个时代》
最专栏:
《盗梦、传播学与主题投资》
《租售同权为什么堪比1998年的房改?》
《半导体板块迎来历史性投资机遇——对话郑震湘》
《特姐:2020年房产税来临,沪深也没有抛售潮》
《坐上火箭的人》
最热点:
《十五年的起点,千亿市值的阅文》
《王小川哽咽背后,是这些年趟过的坎》
《中国应建设什么样的婴幼儿童照护体系?》
最海外:
《高通与华为缠斗5G,博通来搅什么局?》
《吐槽金拱门的人应该读读麦当劳创始人的故事:52岁穷困潦倒,70岁世界首富》
《美国版BAT:科技五寡头掌控一切,一夜收割两千亿美元》
最悦读:
书名:《数据之巅》
作者:徐子沛
豆瓣评分:8.4
书评:《不只是数据》
作者:游走的鱼
来源:豆瓣
在“罗辑思维”的视频里,听到推荐,稍微犹豫了一下,便决定买来看。
稍微犹豫是因为,曾经匆忙地读过涂子沛先生的前一本《大数据》。个人感觉新观点并不多,内容偏重记叙大数据在美国的运用。但作者很好地选取了事件,加上一些点睛的评论,让我对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但也是冲着这一点,我决定买来看的。
罗胖子说,这本书说的哪是历史,是一种思维方式。我部分认可。
首先,这本身就是一本按美国的历史来叙述的书。作者把美国的历史划分为7个时代,分别描述各个时代数据的源起、存在与作用。
其次,美国人对待数据的态度也是一步步发展出来的,这里跳脱不了历史在这其中的作用。放在别的国度,很难会有这样的结果。
最后,这也是作者的硬伤。全书记叙为主,对大数据的未来,或是未来大数据会有怎样的进化并没有更创新,更大胆,更有建设化的设想。书中最后对“智能化城市”设想也止步在现有的设想与规划里。
读此书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与国内惯常教育给我们的思维很大不同的思维与方式。
例如,书中记叙富兰克林在美国立宪会议最后一天的讲话。
“对这部宪法中的一些条款,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我不能肯定我会永远不赞同,因为许多我过去认为是正确的观点后来都发现是错误的。”
“每一个来开会的人,固然带来了他的智慧,但同时也带来了他的偏见、错误、地方利益和个人私利。因此,无论召开多少次会议,也未必能制定出一部更好的宪法。”
这与我们惯常的“意见统一”的提法完全不同,真正诠释了“求同存异”。让我深为感动。
再例如,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蒙大拿州的席位诉讼:在对绝对公平进行了足够的善意尝试之后,如果仍确定不了哪种方法最好,而且出现了无法避免的缺陷,我们最后必须尊重国会的决定。
这也是我们今天能学习到理性与人性的结合。
这本书,内容不算少,但涂先生的笔风还是处处充满幽默,读起来很是轻松,就好像他本人坐你面前,和你侃侃而谈。我基本上是读起来就不想放下。
例如描述描述美国人分配众议院席位的故事,着实让我笑出声来。很是欢乐。
本书最震动我的部分,不是日本人请戴明博士去帮他们改造日本的企业,也不是对韩国人认真学习的描述,而是美国人在发现自己被日本人超越了以后,他们的所做所为,以及,戴明博士的为人为学的风范。
美国人的确自信、自大,但也爱承认错误。当发现自己真得落后了,真得没把日本人重视的理论与方法当宝后,人家还是认真的重新请出戴明,从头学起,迎头赶上。没有废话,没抱怨,重来就是了。
而戴明博士作为一位物理学家,居然能在半个多世纪前就跨界到管理范畴,这不可谓学术与教育的幸事。而他甘于在美国管理学术界默默无闻,但没有停止自己的研究;但日本人找他出山时,他又能为知音倾囊相授;回来美国,没人理解也没人理睬,依然如故;直至被美国人重新认识,老先生80多岁依然四处教学,并没有因为当年的冷落而心有芥蒂。如此风范,当是吾国人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