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效果怎么样 人脸识别、大数据来打分
   来源:南报网     2020年03月03日 08:12

南京日报记者 张希摄

课堂效果怎么样,人脸识别、大数据来打分

全国高校仪器展上看科技改变课堂

南报网讯(记者 张希)在大数据、云计算下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正在变得更生动、更精准。记者今天(11月3日)走访在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五十届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发现虚拟现实、人脸识别等新科技科技已经在悄悄改变传统课堂的模式、学校考核体制。

把肌肉“关掉”、胰脏“移”出来……展会上,高校设备厂家正在进行的模拟课堂传出这样的语音,吓得路人一哆嗦,伸头一看,一群高校老师正戴着特殊眼镜体验新型医学课。

这里模拟上海交大的虚拟现实创新教育实验中心,巨大的虚拟墙上,出现了一具人体肌肉,轻挪鼠标,可以打开胸腔、腹腔看到里面的内脏,VR眼镜让虚拟的人体,变得栩栩如生。将是一边解说医学知识,一边用鼠标移动着人体组织。这些虚拟人体,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学院接收不到足够遗体捐赠的窘境。而对于实习医生来说,虚拟实验室更是他们演练手术的好帮手。

大学课堂里,有的老师幽默风趣,教室里一座难求,有的老师上课沉闷,让人昏昏欲睡。过去,学校都是通过学生投票,判断老师的上课质量。本次展会出现的“黑科技”,绝对会让老师们“压力山大”,未来,课堂质量竟然可以靠大数据来评价。

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新型教室与众不同。比如,在教室装两个有雷达识别功能的电子云镜,云镜可以全自动跟踪老师上课的移动轨迹,跟拍老师的课程。学生缺课、课堂笔记没记下来,可以随时补课。一学期下来,老师的课堂视频将轻松集结成系统课程。校领导可以随时调取全校任何课堂的上课即时视频。

最让人意外的是,人脸识别技术被引入课堂,让前来参观的学生、老师倍感压力。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捕捉教室里学生的抬头率、低头率等细微动作,海量的信息在后台形成大数据分析,老师的课吸不吸引人,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课,肢体语言不会骗人,可以作为考评课堂质量的参考依据。

据主办方介绍,像这样的先进科技,在展会上多不胜数,这些年在技术的推动下,高校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我国举办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专业展会,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就像一个窗口,将教育产业、学术界的重要讯息,送到高校。今年大会吸引了全国1.3万高校人士前来参观交流,仅江苏就来了5500名高校人员。

雷达 课堂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