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VOCs 治理技术
张俊 杨德庆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有机废气净化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为有机废气的处理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有机废气;焚烧;技术
中图分类号:X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0-0045-01
1 概述
山东某化工区域内四家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以及污水厂产生的有机废气是造成该区域及其周边环境“化工异味”的主要因素,2015年7-8月份,聘请日本、荷兰等环保专家对该区域的“化工异味”问题进行了调研,将四家化工企业的废气经过收集后统一送至热电公司进行高温焚烧处理,达到消除气味改善环境的目的,这种大规模的有机废气处理方式在国内尚属首例。2016年11月份工程开始试运行。该工程处理废气量8.6万立方米/小时,工程总投资约1500万元。
1.1 各企业废气处理量
工程处理废气来源数据由企业提供,主要包括来自企业的生产车间、污水处理厂等,具体是化工厂1(废气量16000m3/h,废气排放位置盐酸乙脒合成、盐酸乙脒离心、葡醛内酯吸收、葡醛内酯离心生产工序)、化工厂2(废气量30000m3/h,废气排放位置污水处理厂二个废气排放口)、化工厂3(废气量30000m3/h,废气排放位置POP生产线、阴树脂车间、聚醚车间、生化装置)、化工厂4(废气量10000m3/h,废气排放位置污水处理厂废气排放口),废气量合计86000m3/h。
1.2 废气中有机物及其含量
从该区域周边4个企业的调查汇总数据分析,有组织排放可以统计的大气污染物有氮氧化物、盐酸气、氯气、氯甲烷等气体。对于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成分更为复杂,根据个企业产品和原料大约为:氢化合物(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有机物(醇、醛、酮、酸、醚、酷)、含有卤素的有机物(有机氯化合物、氟利昂系列等)。废气中成分含量由本地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监测,成分及其浓度:化工厂1(乙烷0.26mg/m3、甲苯0.17mg/m3、3-乙基己烷0.08mg/m3、乙苯0.12mg/m3、对-二甲苯0.41mg/m3、间-二甲苯0.14mg/m3、壬烷0.12mg/m3、1-乙基-3-甲基苯0.34mg/m3、1,2,3-三甲基苯0.47mg/m3);化工厂2(排气口1:甲苯0.17mg/m3、辛烷0.08mg/m3、乙苯0.12mg/m3、二甲苯0.33mg/m3、1-乙基-3-甲基苯0.28mg/m3、1,2,3-三甲基苯0.4mg/m3、;排气口2:2-丙烯腈0.081mg/m3、3-甲基-2-己烯0.064mg/m3、甲基环戊烷0.046mg/m3、甲苯0.18mg/m3、辛烷0.092mg/m3、乙苯0.13mg/m3、对-二甲苯0.47mg/m3、1,2,2-三甲基-丁烷基环己烷0.27mg/m3、2,5-二甲基庚烷0.12mg/m3);化工厂3(排气口1:氯仿1.22mg/m3、丙酮0.16mg/m3、二氯乙烷0.21mg/m3、甲苯0.31mg/m3、乙苯0.18mg/m3、二甲苯0.63mg/m3、1-乙基-3-甲基苯0.46mg/m3、1,2,3-三甲基苯0.68mg/m3、;排气口2:一氯甲烷0.13mg/m3、2-甲基丁烷0.15mg/m3、氯仿0.65mg/m3、甲苯0.14mg/m3、乙苯0.09mg/m3、二甲苯0.32mg/m3、1-乙基-3-甲基苯0.33mg/m3、1,2,3-三甲基苯0.51mg/m3、排氣口3:二氯甲烷0.15mg/m3、氯仿0.26mg/m3、甲苯0.06mg/m3、二甲苯0.12mg/m3、1-乙基-3-甲基苯0.11mg/m3、1,2,3-三甲基苯0.19mg/m3)化工厂4(丙酮0.49mg/m3、甲苯0.11mg/m3、二甲苯0.33mg/m3、1-乙基-3-甲基苯0.26mg/m3、1,2,3-三甲基苯0.38mg/m3)
1.3 处理工艺
4个企业内废气在各厂内经收集后通过引风机排入空气主管,各厂的风管接入空气主管时应当采用集气罩接入,禁止直接用管道接入空气主管。空气主管采用玻璃钢材质。经过收集后的废气由引风机引入附近电厂锅炉进行焚烧。
2 项目创新点及技术难点
该项目的创新点是:区域性大规模有机污染废气处理方式采用焚烧法。
国内外对废气处理的方式通常有冷凝法、吸附法、吸收法等,而在处理一些有机废气时也采用催化燃烧法,该项目最终确定采用焚烧法并且并未使用任何催化剂,只是统一收集后直接进行处理。本项目废气量最终处理规模达到8.6万立方米/小时,为国内首例。
技术难点是:废气的成分分析及对锅炉系统的安全等影响和设备改造。
由于废气中含有有机物成分复杂且含水量较大,直接进入锅炉燃烧室会对设备造成损害,电厂根据分析结果对锅炉系统进行安全评价与分析对相关设备进行了改造。
3 效益分析
本项目是解决了四家化工企业所在及其周边区域的“化工味”问题的有效手段,项目属于环保节能减排项目,以服务于社会为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的必要条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外部效益即难以用货币量化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小结
有机废气的焚烧法处理需要经过实验,对其可燃性、燃烧方式、是否产生爆炸、燃烧后是否产生有毒有害物而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本项目通过监测、实验以及工程实例等方式有效解决了以上几点问题,在区域有机废气治理以及点源废气治理方面具有指导示范作用,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本项目获得了本地市环保节能科技进步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刘天齐.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张俊(1982-),男,山东淄博人,双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