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大治,心系肿瘤——记2017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上海国际论坛
   来源:搜狐     2020年03月20日 19:27

编者按:2017年10月19日-21日,由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发展基金会、AME出版社主办的“胸怀大治——2017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上海国际论坛”于申城隆重举行。本次论坛聚焦于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就肺癌和食管癌诊疗领域的热点问题敞开充分的研讨,通过学术报告、讨论与手术演示等展示国内外一流医院在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方面的经验。本次会议为广大学者提供了一次与胸部肿瘤领域专家们零距离交流的机会,跟进最新研究进展,获得良好的合作机遇。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陈海泉教授(图1)致开幕词。首先,陈教授对国际众多胸外科顶尖外科专家们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其次,陈教授强调本次大会不仅有专家演讲、交流,更有手术观摩、手术视频演示等环节,将为参会专家学者带来一场思想碰撞的国际学术盛宴。

图1. 陈海泉教授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必要性

来自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医院的Professor Hiroyasu lgaki(图2)详细的介绍了日本食管癌辅助治疗的历史。Prof. lgaki重点介绍了三项研究实验:COG与JEOG的三期临床研究、术前化疗的III期临床研究以及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III期临床研究。

图2. Professor Hiroyasulgaki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傅剑华教授(图3)从研究背景、入选标准、研究设计、手术方案以及结果分析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实验(NEOCRTEC5010)”。傅教授总结到:术前放化疗并手术对于ⅡB-Ⅲ期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来说,不仅安全性令人满意,而且显著地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

图3. 傅剑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相加庆教授(图4)就“可切除食管鳞癌手术疗效评价”展开了分享,相教授通过对NCCN、ESMO以及JES三大指南回顾,发现新辅助治疗(NCT,NCRT)已成为cT3-4/cN+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模式。结合国内食管癌诊疗的现状,相教授提出疑问:新辅助治疗(NCT,NCRT)是否适用于部分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对于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手术疗效如何?相教授通过对临床实践的多因素分析,与大家探讨了可切除食管鳞癌手术疗效评价。

图4. 相加庆教授

食管癌规范化手术

来自荷兰Erasmus MC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Professor J. Jan B. van Lanschot(图5)在本次大会的演讲题目是“食管癌放化疗以后的积极随访”。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外科手术切除后,病人的总体5年生存率虽然从不到10%已经上升到目前的35%,但是在术前经过仔细评估,还有很多患者会死于疾病复发。和单独手术相比,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清扫个数较低;在单独手术者中,淋巴结清扫总数和清除的转移淋巴结个数正相关,而在新辅助放化疗+手术者中,未见相关性;在单独手术者中,经胸手术(TTE)与生存正相关,而在新辅助放化疗+手术者中,无相关性。虽然在单独手术患者中,扩大淋巴结清扫具有预测和(潜在)治疗价值,但是在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患者中,扩大淋巴结清扫的价值似乎消失,因而对扩大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产生质疑。

图5. Professor J. Jan B. van Lanschot

来自荷兰VU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Professor Miguel A Cuesta(图6)针对食管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分析。首先,Prof. Cuesta和我们介绍了欧洲与中国食管癌在发生率、肿瘤类型、位置、治疗方式以及筛检计划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然后,欧洲对于食管癌治疗的改善是基于以下三项研究的:新辅助疗法的使用(MAGIC和CROSS研究);寻找微创食管切除术(MIE)的证据,TIME试验;如何应对GE结肿瘤(Siewert)的增加以及对这些癌症的选择。最后,Prof. Cuesta认为所有食管切除术均可进行MIS,并认为将来MIE在世界各地会实施得更加广泛。

图6. Professor Miguel A Cuesta

天津肿瘤医院的于振涛教授(图7)在本次大会和我们回顾了MIE下右胸食管癌手术在中国的发展史。于教授提到,最近这些年,MIE Ivor-Lewis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接受,而且有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它所带来的优势远远超过开放手术和MIE McKeown.

图7. 于振涛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刘俊峰教授(图8)的演讲主题是“食管癌sweet术式的评价”。刘教授提到,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率与IL手术相当,IL手术上纵隔LN数较多,但左右开胸都有瑕疵,都有不能切除的淋巴结;左侧开胸手术具有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侵犯主动脉需要主动脉置换只能左侧开胸。最后刘教授提醒广大临床医生,应该根据病变分期、部位、精准术前准段选择入路。

图8. 刘俊峰教授

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李印教授团队的王总飞医生(图9)和我们分别从经口进食、咳嗽、腹泻这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临床上食管切除术后所面临的挑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在保留迷走神经的微创食管切除术中,李教授团队发现“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地辨认”是一大难点,因为它们常常有各种变异,通常肝支较易辨认,但腹腔干支需要仔细辨认并在胃左动脉离断前与其分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先保留后淋巴结清扫,通过橡皮条牵引”这一方法,可有效地降低神经损伤风险。李教授团队认为,此项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耗时较长,并且相关领域研究较少。对于早期食管癌,临床医生应更加注重术后功能保护。

图9. 王总飞医生

来自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的康明强教授(图10)从“是什么?”、“为什么?”和“做什么?”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食管癌全系膜切除手术。康教授在演讲中提到,全系膜食管切除(TME)是基于食管系膜的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特点提出的新的概念,强调完整的切除食管及其周围血管、脂肪组织,有望成为食管癌手术的质量控制标准。其中。康教授强调到,临床医生应该坚持“以系膜血管淋巴为核心,沿间隙解剖”的原则为策略,在三野清扫的基础上提出的更加细化,更整体化的理念,明确纵向切除范围,也明确了横向切除范围,同时明确解剖层次是系膜间隙,做到整体化切除。

图10. 康明强教授

食管癌每年 53.5% 新增病例 和51.9% 死亡发生在中国。复旦大学肿瘤附属医院的张亚伟教授(图11)在会上和我们分享了左胸与右胸入路术式治疗胸内中下段食管癌的随机对照研究。张教授认为左胸与右胸入路术式手术并发症均较低,均为治疗胸内中下段食管癌的安全术式;和左胸入路手术相比,右胸入路手术改善了食管鳞癌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及3年总体生存率;右胸入路手术提高了具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或R1-2切除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

图11. 张亚伟教授

来自复旦大学肿瘤附属医院的李斌医生(图12)和我们介绍了两野与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内中下段食管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和两野淋巴结清扫相比,三野淋巴结清扫清除了更多转移淋巴结,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疾病缝隙,并未增加食管手术的手术风险;三野淋巴结清扫在改善患者生存中的价值,有待长期进一步随访明确。

图12. 李斌医生

GGO的对策:手术or随访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海泉教授(图13)带来了“微创手术3.0”的精彩演讲。微创外科手术的3.0是指对系统的微创,包括选择合适的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尽可能完整的切除肿瘤,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组织,手术时间越短,用的麻药越少,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从而减少对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陈教授形象的比喻到:“做手术就像走钢丝,并不是越快越好,就像手术不能集中在切口减少上,而是越顺利越好。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怎样能顺利的让病人活的长活的好。”

图13. 陈海泉教授

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Professor Hisao Asamura(图14)从专用名词的讲解、何谓局部切除, 肺叶切除, 肺段切除以及楔形切除术?、肺癌肺组织切除术的历史背景、最近的关于肺叶切除对比肺段/楔形切除的发表文章以及前瞻性的研究定义肺段/楔形切除术的角色这五个方面就“对肺癌患者,我们应该选择肺叶切除术 还是 肺段切除/楔形切除术?”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中Prof. Asamura指出对于目前肺癌亚肺叶切除术,应当具有以下指征:肺功能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非浸润性的肺腺癌(GGO-原位癌, 微浸润性腺癌);其他, 最好行肺叶切除术 ,直到JCOG/CALGB有新的研究结论或推荐。

图14. Professor Hisao Asamura

江苏省肿瘤医院许林教授(图15)带来了“气管肿瘤外科治疗”的分享,就气管肿瘤的病理分期,气管手术切除长度,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等方面对现在临床面临的难题与挑战进行了具体分析。许教授强调,组织工程气管作为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仍需要大家共同面临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图15. 许林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裔良医生(图16)带来了题为“同时多原发肺腺癌—FUSCC的经验分享”的精彩演讲。张医生从研究背景和该领域的前沿论文出发,进行了一系列实际数据对比分析,提出了目前临床研究所面临的挑战。最后,他重点提到“It is feasible to develop a surgical strategy which yields favorableoutcomes for selective SMLA patients based on preoperative CT findings”.

图16. 张裔良医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挺医生(图17)从研究背景、预测肿瘤的浸润深度、制定外科手术的方式、预测患者的预后、研究方法、病例入组、肺癌相关的无疾病进展时间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与手术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就“GGO为特征的肺腺癌的预后预测因子分析:病理对比影像,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逐步展开了讨论。叶医生总结到:相对于影像学指标,病理诊断对于GGO表现的肺腺癌能够更好预测患者预后;在临床实践中,对于GGO结节的诊治除了评估影像学特点外,病理诊断也需要重点考虑。

图17. 叶挺医生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李惠民教授(图18)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具有艺术气息的演讲。李教授从对策、思维和实践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了GGN的CT诊断,即“G-方案”、“无罪论”与“CT精准诊断”。其中,对于放射科对策,李教授特别强调了循证医学“有图有真相”与精准诊断的重要性。

图18. 李惠民教授

早期肺癌的手术方式

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陈亮主任(图19)为大家带来了“3D胸腔镜亚肺段切除”的精彩演讲,陈主任介绍了其研究背景,详谈了手术规划,对38例病例展开对比分析。并且,陈主任现场播放了他的手术视频,配合讲解手术过程,指出了3D胸腔镜亚肺段切除的优势。

图19. 陈亮主任

哈医大肿瘤医院庞赛楠医生(图20)就“早期肺癌单孔VATS肺叶切除评估”为主题作出了精彩的分享。庞医生分别从NCCN肺癌分期,单孔VATS肺部应用等方面,对术式选择、手术流程、术中出血风险、胸腔引流管选择、我中心数据、优缺点、临床疗效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评估。最后,庞医生以“快速恢复-技术稳定-效果确实”提炼了今天演讲的精髓。

图20. 庞赛楠医生

上海中山医院的蒋伟教授(图21)在本次会议的演讲题目是“肺段切除技巧”,蒋教授从为什么要选择做精准肺段切除手术;如何判断我们做的手术是非常精准的肺段切除手术;必须遵循的原则;面临最困难以及怎样去做到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肺段切除技巧。

图21. 蒋伟教授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成兴华医生(图22)分享了复旦肿瘤医院在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方面的宝贵经验。成医生介绍了淋巴结清扫对于准确分期和生存的意义;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副作用以及如何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最后,他总结到:AIS/MIA/LPA可以预测pN2 (-) 并且术中冰冻可以作为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的选择工具;肺叶特异的淋巴结清扫方案可能导致较高的误分期率,但是对于尖段无胸膜侵犯的肺癌可能不需清扫下纵隔;上叶仅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较非上叶仅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差。

图22. 成兴华医生

浦江风采 各家之长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海泉教授在手术室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手术直播(图23),使参会专家与学者可以近距离观看手术整个过程。陈教授在线上讲授手术情况的同时,还随时与会场专家进行实时的交流,探讨。这一环节,无疑为参会的专家与学者带来一场思想碰撞的视觉盛宴。

图23. 手术观摩

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印教授(图24A)分享了“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精彩视频,李教授分析了En Bloc手术的历史与理论基础, 并强调肿瘤手术的原则是让病人“既要活得长又要活的好”。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胸二外科主任康明强教授(图24B)分享了新概念——基于肺保护的食管癌全系膜切除术,通过动物实验结果以及全系膜切除术的实践,强调了保护肺支的重要性。康教授表示:我们的探索就是要将微创食管癌全系膜切除术与保留支气管动脉和迷走神经脉丛完美结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易俊教授(图24C)就“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手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介绍了全球以及大中华地区装机情况与现状并分享了南京总医院的宝贵经验,例如:食管癌根治手术床位置关系,机器人打孔位置,手术体位及技术要点等。他认为机器人手术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医生的疲惫感和劳动量,而且为病人造福。同时他认为目前的机器人还远不够人工智能,对于机器人手器械的改进与异步传输技术的应用,他提出新的展望,让我们一起期待人工智能手术的进步与发展!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柳硕岩教授(图24D)与我们分享了“胸段食管鳞癌模块化淋巴清扫视频演示”,柳教授分析了个体化淋巴结总体清扫计划以及应对不同位置肿瘤的策略。

图24. A李印教授 B康明强教授 C易俊教授 D 柳硕岩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相加庆教授(图25A)以“开放食管癌手术的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清扫”为话题,与参会医生们分享了加速康复问题的经验。被称为“最接地气”的分享。上海医院李春光教授(图25B)主要针对“食管癌右颈吻合临床效果观察”解说了其目的,胸部、腹部与颈部的手术方式,探讨了右颈吻合的优势和吻合口瘘“预防”与“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食管外科主任谭黎杰博士(图25C)已做过一千多例腹腔镜手术,只发生过两次出血的情况,被问及是如何做到的时候,他大方与在场医生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且幽默的说道“病人的术前准备要做好,饮食要注意,不能吃不易消化的方便面。”上海市胸科医院食管外科主任李志刚博士(图25D)现场讲解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讲解了食管癌根治术的转变过程,并与易俊教授展开热烈讨论,他们各抒己见,不分伯仲。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认同“机器人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图25. A 相加庆教授 B 李春光教授 C 谭黎杰博士 D 李志刚博士

最后,大会主席相加庆教授为本次大会闭幕致辞。相教授表示非常感谢国内外专家参加本次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国际论坛!并且希望本次大会可以进一步推动胸部肿瘤领域的发展。

小编携AME系列图书一同出席本次会议,并在会议间歇对部分专家进行了专访(图26)。敬请大家继续关注后续报道!

图26. 花絮照片

文 | 闫梦梦 王杏 AME Publishing Company

2017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上海国际论坛专家访谈系列于近日在科研时间兄弟号「AME医学会议」(ID: ameyxhy)陆续推送,敬请读者朋友关注!

教授 食管癌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