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一家名叫“觅跑”的科技公司在投资圈里火了一把。
这家成立仅4个月的公司刚刚完成了7500万元的A轮融资,如果再加上之前的天使轮和Pre-A轮,已经过亿了。而最关键的是,此次融资还出现了国家队的身影——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中创投)。
那么问题来了,这家公司到底是干嘛的呢?
答案是——共享健身仓!
(“觅跑”共享健身仓的效果图,图片来自网络)
饿了么创始成员的“新作”
“觅跑”共享健身仓是由原饿了么创始成员毕振亲手打造的,旨在发掘O2O商业领域的新机遇。据了解,在饿了么之后、觅跑之前,毕振还先后创办过外卖平台“饿势力”和地推平台“人人地推”,并自诩在O2O和地推方面又颇深的“造诣”。
说回“觅跑”,实际上跟早先的迷你KTV类似,是在小空间内(4平米左右)给1-2人提供健身场景,例如跑步机。此外,健身仓还配备了空气净化、自助门禁等设施。
毕振表示,“觅跑”早前在北京地区做过实地调研,发现仅有10%的白领会办健身卡并保持健身习惯,而绝大部分仅是有需求但又无法维持。因此,在他看来,“觅跑”健身仓的推出,实际上是迎合了市场需求,尝试把“健身”变成“运动”。共享健身仓真能火起来?
据媒体报道,早在“觅跑”诞生前,市场上其实已有同类产品,如“超级猩猩”健身舱、“抖吧”、“班跑VRun”、“公园盒子”等。
(“超级猩猩”健身舱,图片来自网络)
只可惜这些共享经济的新秀们,给人的感觉是,甫一露脸便“销声匿迹”。
而“觅跑”,或得益于3轮融资的造势,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自我炒作”一把。至于它是否能发扬光大,嗯,有点“虚”……
据官方数据显示,觅跑当前仅在北京、上海两地投放了100部健身仓,并计划于年底前扩张至全国十余座城市,累计投放3000部。
此外,健身仓实际上对标的是收费昂贵的健身房。那相比较而言,健身仓设施其实并不全,主要的还是跑步机。 那人都到室外了,何必非得去狭小的空间内对着跑步机跑步呢?就算天气状况不好,人们也可以在家里选择其他替代的运动,例如平板支撑Plank、瑜伽、健身操等。
因此,整体权衡一下,这个“虚”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既然投资大佬们不惜真金白银地往里砸钱,想必他们应该还是看到了一些“发光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