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有多少,知道做到的人又有多少。
这是我恢复「日更」的第八十二篇文章,继续聊“成长的方法”。
今天是国庆长假的第二天,驱车奔袭300多公里,来到云贵两省交界,感受已经日渐稀少的秋日暖阳。天很高、风很淡、云很轻,一切都很好。我们选择了一条熟悉的路线,除了在两处道路交汇处的“常识性”拥堵以外,路上一直都很顺利。看到朋友圈里晒堵车全景的状态,心生感激。
仅仅是路线的不同,或许就是完全不同的假日心情。仔细一想,我们的工作、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第2天 |
高手懂得找到自己的最佳赛道
处处有机会,就等于处处没有机会。强者跨界比你跨得更远;专注者则比你前进得更快。当资源丰富时,选择的能力比执行更重要。
对作者的这段话深表赞同,不对,是赞叹。现代社会是一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急速变革的时代,商业环境、产品服务、资源平台、交换方式、客户体验……有太多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于是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些“幻觉”,要是**行业可以这样做,一定会缔造另一家独角兽公司,走向人生巅峰。
不少大好青年在自己的幻觉中投身创业热潮中,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功尚未成万骨枯。仔细剖析原因不难发现,他们并没有做出明智的选择。要么选择了低价值领域、要么选择了零优势行业,总之是没有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与客观能力,只好草草收场。
都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有多少,知道做到的人又有多少。
书中反复提到一个词——“高价值领域”,强调我们要学会在不同机会点中做判断,选择那些真正高价值、自身有优势并且离自己最近的头部做起。
这也正是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只投资高价值、可迭代、有护城河的公司。不求短期获利,只看长期获利,尽量少动,其实就是用最有把握的方式赢得胜利。
这与我们普遍意义上理解的“高手”严重不和。在我们印象里,那些绝顶高手不都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可一个个困难,出了一个个妙招,最终解决了问题。然而事实上却是,他们都在用“看上去最笨”但是“行动起来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个人在这个时代首先应该找到自己的最佳赛道。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投资人”。投入练习就收获技能,投入享乐就收获体验,投入情感就收获关系,投入学习就收获认知。
德鲁克曾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每个人都应成为自己的“CEO”。 说的是我们都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我定位、学会自我发展,而且还必须在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投入。
古典的这个提法让我们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义——“投资人”,将个人的行动与结果之间转化为投资和收益的关系,投资的资本就是时间和精力,投资的方向就是选择与机会,投资的节奏就是忙碌与清闲,投资的结果就是成长与退步。
这是一个相对“底层”的认知,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行动规划中更加注重投入产出。也可以从另一个方向倒逼我们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与判断。
这里需要关注的一个概念是“场外的奋斗者”。那是一群努力而又孤独的个体,因为站位不对,越努力却越失望,他们总是无法理解真实战场,只会距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在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一群人,个人能力不错、目标定位也没问题,但只是因为缺乏真正的实战机会,最终泯然众人,让人倍感可惜。
选对赛道的另一层含义便是找到那些真正的赛道,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不断产生价值输出,可以提升自己的实战经验。
对弱者,专注是最好的进攻策略;对强者,专注是最好的防守策略。
我不断在文章中引入一组对比——成功者多半是那些不轻易更换目标,只是会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的人;失败者则是那些不停更换目标,却从来不知道根据实际调整策略的人。
这其实就是一个专注的问题。不过专注需要有一前一后两个关键点——
前者是专注的前提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后者是一定要坚持目标不放松。
今
句
好的成功是聪明人花的笨功夫。
——古典
“
……
2014年度最佳作者
GFM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