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入法
   来源:人民周刊     2020年05月02日 20:21

文明旅游入法更需入心

雍熙

中国古代,“法”意味着公平和规则。

古代的“法”字写法,是指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

文明,文教昌明。汉焦赣《易林·节之颐》提到,文明之世,销锋铸镝;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则写道:“ 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

文明与法,在这个时代交融。

“精准立法促进社会文明”是民革中央2016年的一项调研课题。这份历时一年先后赴12个省份的实地调研,最终形成《关于精准立法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议》。

今年上半年,一份非常详细的“文明立法”菜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文明促进条例(示范文本)》,由民革中央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起草,以期为国家和地方立法部门提供借鉴参考。厦门、贵州等地正在制定过程中的社会文明法规即参考了该示范文本。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各类屡禁不止、屡治不绝不文明现象的存在,除了监督不到位、教育引导不力等原因外,与某些不文明行为者付出的成本偏低,甚至是不需要付出成本有很大關系,尤其是发生不文明行为不像违法一样需要支付“违法成本”,这也直接或间接助长了某些人我行我素,不注意形象的气焰。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文明促进条例(示范文本)》,回应了公众呼声,顺应了公众期待,符合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品味,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整体向好。

同时,杭州、宁波、厦门、贵州中国各地文明立法,在路上。endprint

神话 文章 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