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得知车评人闫闯因过失致人死亡而被刑拘的消息。他爱人的微博声明我看了两遍,始终还是很难想象28号那天发生了什么。
目前已知的信息是,9月28日,闫闯为录制新节目,到北京的一处汽车公园取景。他所驾驶的车辆在弯道失控,意外撞上了在弯道进行定点摄像的团队摄影师。由于伤势过重,摄影师经抢救无效死亡,闫闯本人被刑拘。
我不认识闫闯,但也算常年关注他的节目,通过节目中他给我的印象,不太能想象这样的事故发生在他身上。在我的印象中,闫闯是汽车自媒体圈中最沉稳的两个人之一,清华汽车系毕业,又曾赴剑桥留学,他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他所具备的专业背景,在这个普遍自学成才的行业内几乎无人能出其右。而扎实的工科背景除了带给他以专业知识,也给了他工科男特有的稳健,稳健得甚至有点木讷。
评车中的闫闯
在节目风格上,他没办法像其它车评人那样耍宝,哪怕已试图让自己变得幽默,可他的评测还是显得有些照本宣科;在节目内容上,他很少就某款车型或某个厂商大加指责,攻击性甚至不如初晓敏这样的女性车评人,2016年3月,闫闯在微博上评论奇瑞艾瑞泽5时说「信我别买」,算得上是他从业以来最「出格」的发言。
平和的人从眼神就看得出来。闫闯是平和的。或许是常年供职于汽车之家的缘故,他看上去足够稳健,尤其知道如何在适当展现自我个性的同时,平衡公司、车厂和自己的粉丝之间的关系,尽量让每一方都满意。
甚至,在闫闯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上,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特有的稳健,或者说,迟钝。他在2011年加入汽车之家,目睹了自媒体行业的从无到有,也见证了诸多同事同行在行业内创造的声名财富神话。可是,他在2016年才正式离开汽车之家,姗姗来迟地创办了自己的自媒体节目「闫闯说车」。一种说法称,假如不是艾瑞泽5事件让闫闯遭遇多方压力,他或许仍然不会离开。
那么,闫闯发生事故,难道是缺乏安全意识?可是,就在事故发生的一天前,闫闯还因处罚公司中开车不系安全带的女员工而登上了微博热搜,这名女员工被用胶带固定在墙上,闫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规范她的安全意识。尽管这种处理方式引发争议,可至少它传达一个信息:闫闯是个重视安全的人。
抑或,是闫闯技术不好?似乎也不太可能。假如我没记错,闫闯在2016年参加过Hi Speed大奖赛,在房车A组(专业组)中斩获冠军。事故发生时闫闯驾驶的玛莎拉蒂,他也不是第一次开了。
所有原因都排除,似乎只剩一个解释:意外。
可是,世界上真的有意外吗?真的存在没有必然性的偶然吗?
在知乎上,汽车媒体人黄恒乐在闫闯事件下的回答获得了许多赞同。他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事件:在黑龙江漠河,为了让一台前驱越野车表现出超越其性能的视觉效果,他们决定让漂移的车辆卷起雪来,连试三次,终于有了满意的照片。可当车子停下,他的镜头离车身只有不到30公分,在冰雪的路面上,他和周围的摄影师都知道自己离危险有多近。他们不是没有理智,不是不知道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东北郊外被撞伤会是怎样的结果,可是,他们别无选择。
黄恒乐拍摄的照片
可以想象,这是当下汽车媒体人的普遍状况,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视觉效果,以身试险。这可能是为了取悦品牌方,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可能是为了让观众有更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而归根结底,也不过是生存二字。毕竟,我们的筛选法则是这样,你拍不了,自有能拍的人,你们的节目不好看,自有拍得好看的节目。无情的淘汰制,逼迫从业者出招越来越奇,风险也越来越大。
事情到了闫闯这样的自媒体这里,情况恐怕又不太一样。因为安全不是靠敬畏之心就能保证的,安全,意味着更好的设备、更全的支援、更到位的防护措施,甚至,还包括更高额的商业保险。总而言之,它直接指向团队的经济实力。在传统媒体,或是像汽车之家这样经济实力足够的视频采编团队,改装过的摄影车和专业的摇臂都可以大幅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可是,鲜有自媒体具备同等级的经济实力。在一些汽车自媒体偶尔露出的片花中,摄影师就坐在普通家用轿车的后备箱里,在毫无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拍摄。而闫闯事故中,如果摄影师不需要站在风险系数很高的弯道上就可以拍摄,哪怕车辆失控,造成的结果也无非是经济上的损失而已。相比于生命逝去对多个家庭以及闫闯事业的影响,经济损失,简直可以低到忽略不计了。
所以,闫闯事件悲剧的发生,看似是意外,可实际上,更像是在和命运玩轮盘赌,今天明天,总有一天。上帝随手一点,点到了刚刚开始创业的闫闯头上,揭开的却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自媒体们缺少足够的经济实力,别人飞机大炮,他们只能用肉身搏生存。或许,汽车之家签约闫闯的2000万如果能早来些时日,悲剧也有机会被避免。
因为闫闯事件,我想到一位淡出荧屏许久的演员:高虎。2003年,高虎在电视剧拍摄片场将剧组灯光师撞成重伤,后者经抢救无效死亡。为此,高虎赔偿了各项费用64万,并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缓刑一年。如果闫闯过失致人死亡的罪名坐实,其面临的处罚估计也会与高虎相当。
面对逝去的生命来说,这样的处罚或许谈不上严酷,同时,它也未必是闫闯不可承受的。但同样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高虎在事件之后就基本淡出了娱乐圈,每次登上新闻,基本都是被吸毒或是其它的负面新闻缠身,其中,自然有其个人放纵的因素,但,我们很难确定是否有其它力量限制他的职业生涯。于高虎而言,因驾车而产生的事故与其演员的职业无关,他至少,完全有机会通过角色塑造让观众淡忘这段不愉快的回忆,可是于闫闯而言,他是车评人,汽车是他的日常,说车是他的工作,假如有朝一日闫闯归来,无论是闫闯自己还是隔着屏幕的观众,或许都很难忘却一条生命曾如此消逝,「闫闯说车」想要摘去这朵乌云,恐怕,将会是更为复杂、漫长、以及痛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