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阅读法
   来源:方格笔记本     2020年05月18日 08:57

思维导图的多方位用途

手绘思维导图,整理思路,背记课文

这是个科技时代,“思维导图阅读法”能帮到我什么?

一治不专心。

二治没逻辑。

三来补脑力。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可以看电视、用计算机、玩手机、玩平板。。。玩好几个钟头,但是只要拿起书来,看没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

“我是一个缺乏逻辑思考的人,有些书上也说明了什么是思维导图,但实际运用在工作中的实例却不多,没有好懂的实例教学,我依然不知道怎么画思维导图。”

这两段话说出两个大问题:

1.现代人,其实从来没有专心过。

2.总是期望有快捷方式或是标准规范,很少练习、很少动脑,所以思路不清、逻辑欠佳。

大家思考看看:不专心,怎么能从众多的信息中“抓得到重点、学得到知识和智能”呢?不练习、不动脑,怎么可能“增进脑力、提升逻辑思考力”呢?

从“阅读”开始,练习专注力

网络、计算机、智能型手机的使用方式,让我们容易误以为自己有能力“一心多用”,实际上,我们只是在不同的工作之间能够快速切换,并不是真的一心多用、每样都能做得很好。

这种情况的副作用是“养成连续式的局部注意力”,也就是“注意力的时间愈来愈短暂”,造成阅读书本时,无法长时间专注,看没几行字就脑袋放空。撇除医生确诊的过动症者,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就开始使用计算机或是每天长时间使用计算机的人身上最为明显。

读书读不下、长篇论谈听不完、抓不住重点的现代人,应该从头开始,回到最基本的“阅读方式”,重新培养自己将书本读完的专注力。

阅读是将信息 读进脑子里,就是“输入”;说话、写笔记、绘制思维导图、考试是将理解的信息透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就是“输出”。

如果光看书却不整理,就是只有输入却不输出,这是理解效果比较差的方式。成人虽然不考试,但可以利用聊天、写笔记、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输出,训练记忆力和脑力。当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出书或谈话中的关键和重要概念,还能让他人明白,这就表示你真的理解内容、脑力有所提升和进步了。

绘制思维导图是循序渐进的思考技术,从“阅读”开始,抓到重点、理解重点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将之图解绘制成思维导图,最终,透过复习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加强知识的吸收和记忆。因此,“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建立逻辑思考力、加强记忆力、训练脑力的绝佳方法。

依据沟通对象,思维导图可分为"给自己看的思维导图"或“给别人看的思维导图”;依据使用目的,可分为“整理型思维导图”与 “创造型思维导图”;依据数据源的取得方式,可分为“沟通型思维导图”与“提示型思维导图”。

常见的思维导图有四大类型:

1.整理型思维导图:从有到有。用于提示用笔记、心得笔记、行事日历规划、听讲笔记。

2.创造型思维导图:从无到有。用于脑力激荡、企划规划、目标设定。

3.沟通型思维导图:从无到无。用于自我介绍、会议记录、会议讨论。

4.提示型思维导图:从有到无。用于演讲提纲、作文提纲。

“思维导图阅读法”就是为了应用在这些范围,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进行重点整理、建立关键词逻辑、归纳并加强记忆而存在的技术。

学习思维导图,未来的你将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初学思维导图时,会想要制作出思维导图的“运用公式”。或多或少,我们都具有“工程师脑袋”,最喜欢把事情SOP(标准作业流程)化、或是模块化,直接套用就好了。想用管理生产线的方式来管理脑中的思想,是在“见山是山”的阶段,属于工匠阶段,技术好,但缺少个人的生命力。

之后将进入“见山不是山”的阶段。思维导图呈现极为精简,能看着少量文字,却讲出一长篇内容,或用最简单的图标,把各种逻辑关系表达清楚。若是画家,这个阶段已自创画法,若是习武之人,这个阶段已创新武功。“见山不是山”是工艺家阶段,作品融合技术与创意,展现出个人的绝妙巧思。

最后进入“见山又是山”的阶段。同样的题材内容,能依据沟通对象、使用目的性、数据源的取得方式,画出不一样的思维导图。这是个能自由掌握、理解他人所需,并适时展现个人技能的阶段。

记忆 思维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