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身高不足1.6米的少年许下心愿,得到的只有大学同学们的嘲笑和挖苦。 40年后,他依旧是同学、朋友们的话题焦点,因为那个“逢人说梦”的痴狂之人已经把梦想逐一实现。这个人就是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
1995年,美国硅谷的互联网浪潮开始发酵,孙正义先试探性向雅虎投资200万美元,此后再加投1亿美元。可以说,孙正义的投资是雅虎摘得互联网霸主地位的最大助推力。孙正义一共给雅虎注入3.55亿美元,却收获了37%的股份,孙正义也成为雅虎上市后的最大赢家。 在美国赚到钱后,孙正义再次杀回日本,成立雅虎日本公司,软银控股51%,雅虎日本成为日本最大的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
1999年,马云在四处寻找投资人,他找到了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始人孙正义。这个身材矮小、语速很快、充满激情的中年人,只花费了几分钟听马云讲他的构想,就答应为这家刚刚创立的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十多年后,这笔在当时不算大的投资让孙正义获得了几千倍的回报。
在孙正义的身上,基本可以看到杰出的商人们的共性:善于学习,富有远见,而且能够洞悉事物本质。但这些不足以成就孙正义传奇而精彩的一生,他的身上还有为了梦想奋不顾身的的勇气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 事实上,在孙正义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有人向他提出质疑、泼冷水,甚至不乏有人嘲笑他是个痴狂之人,但这些声音并不能阻止孙正义的努力,只会更加坚定他的脚步。
20岁时,孙正义赚取第一桶金后初次回国创业。他向员工们大胆设想:公司10年内达到500亿日元的规模,若干年后,要使公司发展成为几兆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第二天,不少员工向孙正义提出了辞职请求,理由是他们觉得公司的目标太过不切实际。换句话说,他们觉得自己老板脑子有问题。 这些员工们没想到的是,孙正义那看似狂妄的目标并非信口开河。在得出10年500亿日元的目标前,孙正为公司一口气编制了十年份的预估报告,其中包括了公司的损益平衡表、资产负债表、资金周转表,甚至还依时序的不同,编出不同型态的公司组织图。 正是通过综合分析上述这些资料,孙正义才敢对着全体员工说出做到500亿日元的豪言。
诚然,孙正义的成功具有他的偶然性。但生而为人,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个看似不切实际,甚至说出来会被人嘲笑的梦想。 古人有言:“谋其上者取其中,谋其中者取其下”,一个平庸的目标不足以勾起人们源源不绝的动力。在你争我夺的现实世界中,如果没有目标和热情,我们迟早会被更有激情、更热血的人“淘汰掉”。
我们总会发现,生活中活得最累的,往往是那些上进心很强的人,而那些上进心很强的人往往都有一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