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浅析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05月20日 13:51

福建推进建筑工业化

苏丹丹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资源要素压力的持续增大,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采用工业化技术替代传统生产方式,通过建筑工业化减少环境资源压力和提高效率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科技进步 绿色发展 建筑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TG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1-0119-01

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設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1.推动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市场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市场空间及发展前景巨大。2016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9万亿元,如果建筑工业化率达到10%,就将形成两万亿元的市场。

建筑工业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这一重要战略,必然要求建筑业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配套制度等方面作出改变,积极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等新型业态,大力推动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住建部《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目前,建筑业仍存在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建筑工地脏乱差、是城镇可吸入颗粒重要污染源,建筑质量不可控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建筑工业化,彻底告别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的传统建筑业,实现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筑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完善绿色建筑标准及认证体系、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这都在客观上要求建筑产业改变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现状,加快推动建筑工业化,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2.建筑工业化的产业优势

建筑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一种创新和变革,相对于传统建筑方式具有诸多优势,能够实现提高建筑质量与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多重目的。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建筑工业化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对环境友好。据测算,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可减少建造用水量80%以上,减少材料浪费20%以上,减少建造垃圾约80%,综合节能70%以上,降低建筑后续维护费用95%左右。同时,可减少施工场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采用新型建材和技术还可使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生活垃圾、废水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提高性能,提升质量。建筑工业化能大幅提升建筑性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在建筑工业化中大量运用,使建筑隔音、隔热、保温、抗震、耐火、防水、抗渗等性能大大改善,提升了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延长建筑使用寿命50%以上。此外,建筑工业化能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建筑业技术整体进步,带动相关联产业、众多产品的技术创新。

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传统建筑业建设方式粗放、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成本不可控,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建筑性能和品质无法保证,对环境资源造成巨大破坏和浪费。推进建筑工业化,有利于促进建设的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技术集成化以及建造集约化,使建筑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机械化施工,促进以农民工为主体、专业素质较低的工人向高层次、专业化的产业工人转变,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

3.推进建筑工业化的措施建议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现代化的基础,从长远发展来看,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走工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

发挥政策调控作用。建筑工业化是一次产业链升级,涉及设计、施工、加工、装饰、监管的全过程,涉及城市发展的多个方面,特别是涉及企业、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政府以宏观调控者和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措施来引导、指导和推动产业发展,包括产业组织政策、建设开发政策、投资融资政策、技术政策、质量政策、市场政策、价格政策、用地政策等等,依靠政策造就和调控市场,引导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

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实现建筑工业化必须首先实现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就是要建立标准化体系,实现建造的标准化生产,包括建筑流程工艺标准化、设计标准化、部品部件标准化等;要研究主体建筑构件、各种设施和设备之间的相互协调,有机配合,有效衔接,促进产品的开发,推进建筑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创新是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基础。建筑工业化的关键在于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将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化为集约型发展模式。要积极开发和大力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产学研用各环节形成良好互动,形成“产业需求为导向、企业创新为主体、共性技术为核心、检测认证为依据、专利产品为特色、技术标准为引领”的产业创新联盟,促进产业整体技术进步,健康发展。

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选好抓好一批工程项目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和先进成套技术的继承和推广,实现建筑业的集约化生产,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提高建筑质量,特别是要重点抓好一批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领域的项目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进步,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同发展。

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推行建筑工业化,必须储备大量复合型人才。要加大企业人才培训支持力度,促进建筑企业与相关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实用技术人员。要依托龙头企业、试点、示范工程,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培养具备建造相关专业技术及生产、操作经验的职业技术工人。要加强劳务企业管理,建立用工与培训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的人力资源保障。

总之,要全面深入地贯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坚持示范项目带动引领,以新型工业化的方式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

[2]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豫建[2015]78号).

[3]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新政文[2016]178号).endprint

建筑 文章 建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