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断裂致学员高额学费打水漂 “在线教育”监管真空谁来填?
   来源:新民网     2020年07月04日 12:30

图说:“易说堂”收走就走的《暂停营业说明》令广大家长措手不及。沈女士供图

【新民网·最新报道】近日,家住上海的沈女士向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报料,去年12月开始,报名了广州易说堂提供的“在线一对一”外教课程。结果今年6月续费8000多元后,上周突然接到消息,该机构由于拖欠教师工资,资金链断裂,目前已经人去镂空,剩下的200多节课打了水漂。

网络上各类培训课程,从教学内容到师资优劣,从收费标准到培训质量,谁来管?如何管?成了摆在眼前的问题,“网课”是否会成为监管的下一个“真空地带”。

上万元培训费打水漂

新学期再次到来,各类教育课程又成了培训市场里的“香饽饽”。伴随着互联网日益深入人心,“网络课程”、“在线教育”成为了各类机构热衷的新领域,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但是沈女士却正为落入网课的“深坑”烦恼不已。

沈女士向记者提供了上海地区的家长名单,从中可以发现,面临如此窘境的家长共有20几位,高达30多万元的学费进了机构口袋却无法兑现。据早先媒体报道,位于广州的易说堂在线英语培训目前已经人去楼空,法人代表表示融资不太顺利,高昂的运营成本导致了此次“暂停营业”。

“75元一次的课程,外教陪小朋友练25分钟的口语,中方助教6月还在推销让我们续费,如今却告知停课,我们去哪里要回学费啊。”沈女士坦言,在朋友推荐下,购买了易说堂的课程,学费线上打款,教材邮寄到家,没想到机构“说没就没”,如今维权也不知从何入手。

社会上培训机构卷款跑路事件时有发生,然而这还是网络培训、在线教育所暴露出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图说:作为线下培训的知名机构“学而思”也正在线上扩张。“学而思”官网截图

“在线教育”三宗“罪”

在线教育或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一般指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与网络培训概念相似。打破了传统时间、空间的限制,教育与互联网结合后,在线教育也就是网课飞速发展了起来。“直播课”、“一对一私教”、“在线问答”等兴起后,你家孩子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一个耳麦便可以与屏幕另一端的“外教”或“名师”交流,而学习的内容和人数也很灵活,传统科目的学习到“琴棋书画”,“一对一”或是“一对多”,“在线教育”更“上课”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记者调查发现,“在线教育”培训机构成为了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风口”之一。有数据表明,中国2017年在线教育规模达到近2000亿元,而据公开资料,众多知名投资机构与大佬纷纷入股注资,而在这场“资本狂欢”的背后,隐患却也逐渐暴露。

首先,大多数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和线下机构如出一辙。上海正在规范教育培训市场,截至目前,从事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和学科延伸类培训的502家“无证无照”教育培训机构进入逐步关停阶段。而线上却成为了线下的“避难所”,更多的机构和创业者也把眼光投向了线上,披上“互联网”外衣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无论是类似学而思这样的线下“老牌机构”,还是如VIPKID这样的“新入局者”,教育公司的办学资质问题乃重中之重。

其次,师资也是网课颇具争议的一大问题。国家明文规定公职教师禁止有偿补课,那么从事在线教育的“教师”包括外教等是否需要“持证上岗”,社会人士比如自由职业者、大学生等又是否需要经过培训以及考核,既是家长判断的标准,也是机构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而对于“教学质量”,也就是课程效果的追溯体系也是网课发展生态中薄弱的一环。从事英语培训多年的业内人士高先生直言,许多家长在选择网课后发现,孩子的成绩没有提高,无法从分数上得到直观体现,导致了机构陷入“只能通过不断发展学生,却无法留住学员”的尴尬境地。在他看来,“教学质量”决定了在线教育的发展前景,而目前“缺乏造血能力”的循环是潜藏的危机。

在线教育,特别是一些无实体、全国性的培训机构,家长在挑选时如何抉择,避免重蹈沈女士的覆辙,成了规范这个市场迫在眉睫的问题。

图说:五花八门的“在线教育”家长又该如何选择。CFP

各方看法不一 “在线教育”路在何方

那么社会各方又是如何看待网课的呢?

方女士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虽然不求孩子变成“牛娃”,但也不想落后太多,还是给孩子报了班学英语。目前除了传统的英语培训班,儿子每周还要上两次外教课,其中一次就是网上一对一外教课。

“找外教的初衷就是让他能多开口说,但上网课也是无奈之选。”方女士说,一开始她没想上网课,但试了几个外教上门的APP,都没有遇到适合的老师,才转报了网课。报网课的过程也并不顺利,“一开始定的老师总出状况,我不太满意,于是换了老师”。总算找到了适合的老师,可老师的状况又来了——因为老师时间问题,原本一周两次课无奈变成了一次。

正好这时有朋友介绍了她家的外教老师,所以方女士又给儿子加了一个上门课。“每个妈妈都有一部血泪史。”方女士感叹找外教的不容易,好在儿子对英语配音越来越有兴趣,语速和发音也都可以,“也算没白忙活,我自我安慰是外教课的效果”。

在方女士看来,上网课的好处显而易见,不用接送,解放家长。“但上网课,最怕的就是网络不好,卡了,和老师交流就不顺畅了。”两种形式都上了一阵子,方女士还是更倾向外教上门,面对面交流更直接更好一些。

洪女士(化名)是“鸡血”家长的典型,她为儿子报名了“小而美”的培训班。“在线教育的优势很明显,就是价格。”她举例,例如“四季”、“学而思”等知名机构的线下培训一般90元-150元每小时,而线上课价格在50元-100元不等。

“‘学而思’搞暑假‘1元网课’的促销,上课之前,还给每一名试用家长快递了一套教材,包括《数学·小学新一年级强化班直播讲义》,以及《数学练习册》、《计算小超市》等配套教材。”但这些并没有“打动”洪女士,“网课机构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有些网课的互动效果差强人意。现在使用1元低价和轰炸式的营销手段可能是想要占领市场,抢占生源。”

她坦言,在“家长圈”里已经达成的共识是——有时间有能力还是线下班更靠谱,至于师资以及教学质量,她认为线上比线下问题更严重,但更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标榜“互联网”概念,从技术上,网课还有很多路要走,而非单纯停留在“外教和孩子聊天”这样简单的互动。

除了一对一外教这种形式外,市面上一些培训教育机构也制作了一些网络教程,有的是老师上课的录像形式,有的则是动画等形式。要不要上网课?什么样的课程内容适合网课的形式?

“家长不要为了花钱买踏实,觉得这样就对得起孩子了,就给孩子报名补习,上各种课程,这是大前提。”静安区一位在职教师的观点也与红女士不谋而合,网课虽然有便捷等特点,但还是缺乏面对面教学的互动效果,教师的资质和监管都存在难度。

因此,在她看来,网课最好只能是作为一种补充。以数学为例,最好是选择价格便宜,学生感兴趣、以拓展学生兴趣为主的网络课程,比如魔方、数独等。

莫让“网课”成为下一个“真空地带”

教育机构关门跑路,钱财课程两空,监管却成了难题。

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提交了关于《关于加强互联网教育立法的议案》,他建议,现有法律法规体系不能适应和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制定《互联网教育法》是当务之急。

采访中,多位家长与老师也认为,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加强监管是最好的发展保障。

一位长期从事教育督导工作的督学认为,培训机构办学资格的取得是关键。如具有办学资质,会按相关规定留有风险保证金在账户,并由相关部门监管。“现在很多出事的培训机构都是不具备办学资质的,虽然没确切考证过,但在线培训资质取得情况应该也不乐观。”一旦出事,这些只有工商注册的咨询公司,就属于超范围经营,并不在教育部门管辖范围。

也因此,该督学认为,源头上加强管理,特别是对举办条件需要再斟酌,“比如适当调整对办学场地的要求,让更多有能力、有资源的机构或人员可以设立培训机构,取得相关资质,从而纳入到监管中来”。国外培训市场也很火爆,他们通过税务,教育等杠杆来规范管理的经验或可借鉴。比如有些国家和地区对机构的师资、能力等软实力要求更高,硬件条件则是通过每次的招生人数来控制,这样这些优质资源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好的市场环境也就此营造起来。

与此同时,加强过程监管,制定相关部门定期检查机制,督促培训机构加强自身管理。“法人治理的管理意识要加强。”该督学表示,目前在很多培训机构中,出资者处于强势地位,出资者盈利性意识强,但相对于“盈利”与“非营利”、“费用”与“成本”、购买服务等概念理解不清晰,致使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不够规范。而校长也仅对业务负责,较多单位校长仅是挂名而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训机构管理的混乱。

“多年的评估工作还发现一些机构是打从心里就是不想规范,评估时和他们指出的不规范之处,指导规范应该怎么做,但之后再去评估时还是老样子,一种是他们真的不懂,但有的就是在‘捣浆糊’。”对于这样的情况,这位督学感到既气愤又无奈。

她期待此次上海整治培训机构的效果,多部门联合起来,而不是走过场。在她看来,这次整治的力度和效果,或将为未来培训机构的监管定下调子,“学生家长都在看,培训机构们也都在看”。(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董怡虹 李若楠)

面对面 机构 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