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士特智能化生产车间,《中国汽车报》中国品牌巡礼采访团一行见到了法士特“智能生产系统”的缔造者与推广者、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靳奖利。谈及法士特智能制造的升级历程,他如数家珍,充满着骄傲与自豪。 智能生产线偏偏自主造
“2012年在提出建立智能化生产线的时候,争议很大,员工不支持,领导不理解,他们认为这个项目耗费人力物力,又耽误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靳奖利带领《中国汽车报》中国品牌巡礼采访团参观生产车间时说,“那时,我们没有经验,设计反复修改、验证,问题还是反复出现,引起了大家的质疑,这东西到底靠不靠谱?”
靳奖利和同事们顶住压力,历经半年的研究与调试,使法士特第一条智能化生产线投入使用,且效益突出、获得肯定。
与其他企业外包或外购智能生产系统不同,法士特的智能化生产线是法士特人完全自己编程、制造出来的。为让机器人提高效率,研发团队自行设计导轨,成本从以前的每米数千元,降低到现在的几百元。
“我们还在生产线上引入模块化的理念,实现了控制器、气动门等部件的标准化运作和生产线的灵活运用。”靳奖利补充说。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现在,法士特建立一条新智能生产线的周期已由之前的半年缩短到现在的15天。
从APP到云端技术
“法士特把智能制造的概念变成了现实。”前不久,陕西省工信厅一位领导在参观法士特之后评价道。 法士特第一条智能生产线投入使用后,线上工作人员从17人减少到7人,从每天最多生产450套产品提升至现在的750套;不仅生产效率提高40%,产品质量一致性也得到进一步保证。
靳奖利说:“今年下半年,法士特计划再应用10条智能化生产线。”据介绍,法士特最新投入使用的自动装配悬臂线,将工业自动控制、通讯、智能机器人、定扭拧紧、信息控制、测试等多项技术结合应用,多工位实现自动化装配。一次装箱合格率提高3%,装配线产能提高25%,占地面积节约27%,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产品装配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在参观时,《中国汽车报》中国品牌巡礼采访团成员还发现,技术工人在机器人旁边“玩”手机。据靳奖利介绍,这是生产实时管理系统,是法士特“两化”推进年的重要信息化管理项目。在自主设计、定制开发的基础上,运用手机APP等先进技术,与公司生产实际相结合,推出了计划管理、生产过程跟踪、质量管理、在制品管理、系统集成等功能模块,开启了法士特制造系统的“扫码时代”。
“云端技术正在推进中,所有智能机器人和生产线数据都可以实现网络监控和管理,乃至在后台操作、调整机器人工况数据,甚至是跨厂之间的信息对比。”靳奖利表示。 自动化传送系统取代运输叉车
“这个配件库是我们下一步重点改进的地方。”靳奖利指着来来往往的运输叉车说道,“法士特几个工厂运输叉车,未来都将会被自动化传送系统替代。”
据悉,2012年,法士特就提出了“精益物流”理念,并积极构建法士特精益物流管理体系,将精益物流的实施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高度。项目首先以宝鸡厂区6DS综合库房为精益物流推进试点,对精益物流的实施采用“建立试点,逐步推进”的方式推广至全公司,全面推进法士特精益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理念,形成法士特精益运营理念。
在推行精益生产和精益物流的同时,采购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试点工作也随之展开。
“仓储管理智能化是智能制造的好管家,将使我们配件运送工作效率提升40%~50%,同时大大提升员工工作安全性,降低配送中的人员控制风险。”靳奖利说。 文:刘宏龙 刘晓烨 编辑:庞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