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固体制剂工确保中药质量
肖智+杨小宁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增高。中药固体制剂的均匀性问题事关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質量可控性,为了加快医疗卫生建设,进而给人们提供一个更为优良的医疗条件,中药固体制剂的均匀性问题理当引起中药厂家的高度重视。总而言之,中药固体制剂的均匀性问题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中药固体制剂与液体制剂不同,液体制剂一般是经过简单快捷的搅拌操作便可以实现制剂的均匀,而固体制剂由于均匀性受到混合、制粒、干燥以及成型等多个过程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中药生产厂家的制备工艺、制备流程、药材用量、生产设备以及工艺参数等都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行业规定,鉴于此,不同中药生产厂家生产的中药固体制剂存在化学和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就不难理解了;二是,《中国药典》(2015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中药固体制剂的化学均匀性有一个明确、详尽的界定,由于中药生产厂家没有相应标准的约束,因而导致了中药固体制剂在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中存在着严重的均匀性问题。本文首先阐述我国中药固体制剂均匀性方面的诸多问题,然后重点探讨中药固体制剂的均匀性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影响,为中药生产厂家下一步确保中药固体制剂的均匀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药;固体制剂;均匀性;含量差异;工艺
中图分类号:R2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089-01
近年来,我国中药固体制剂,由于指标成分含量测定不合格以及装量差异不合格等其他质量问题,进而被召回的现象频频发生,这引起了人们对中药固体制剂的质量的严重质疑和强烈恐慌。中药固体制剂均匀性是评价固体制剂工艺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由于中药固体制剂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以及工艺参数等尚未达到一致,进而导致不同中药生产厂家生产的同一中药固体制剂的差异性较大,甚至同一中药生产厂家不同批次的中药固体制剂也差异较大。这些问题是严重限制中药拓展市场份额,进而实现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中药固体制剂不均匀现状
(一)化学不均匀
中药固体制剂的化学均匀性是指固体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均匀。当前,我国中药固体制剂于不同厂家之间、同一厂家同一生产批次乃至不同生产批次都存在显著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
经过中药固体制剂市场调查研究发现:不同中药生产厂家的固体制剂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巨大,甚至高达几十倍;同一中药生产厂家不同生产批次的固体制剂含量差异也极为显著,一般在20%到85%的幅度波动;同一中药生产厂家同一生产批次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1]。
(二)物理不均匀
根据目前的市场调研发现,中药固体制剂的物理不均匀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片芯色差,这表明该固体制剂的药材配比、药材种类以及提纯方法上存在差异,这种现象会影响药片在人体的崩解时间和吸收率;第二,外观不均匀,主要表现在药片外观上存在诸多缺陷,比如表面粗糙、有黑斑等;第三,质量差异和装量差异,总体而言,由于制剂存在质量和装量上的相关技术规范,出现问题的频率较低,然而也时而发生;第四,溶出不均匀,根据实测,健胃消食片、牛黄解毒丸以及维C银翘片等其他中药固体制剂的溶出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崩解时间不均匀,根据实测,健胃消食片、牛黄解毒丸以及维C银翘片等其他中药固体制剂的崩解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时间差异甚至达到半小时以上。
(三)生物效应不均匀
生物活性对中药固体制剂进行评价,虽然有时会因为不同个体差异受到影响,但在样本容量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直观具体的反映出中药固体制剂的效用性强弱。然而,目前的中药固体制剂在生物效应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在张利平等进行8批不同中药生产厂家的共计64粒银黄颗粒对小白鼠的试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单批次的抑菌率差异高达68%[2]。
二、中药固体制剂均匀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药固体制剂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效应方面的差异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总而言之,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药材和制备工艺。其中药材导致的中药固体制剂不均匀主要体现在中药材的产地、栽培技术、气候水文条件、采收时间、储存条件、储存方法的不同;制备工艺导致的中药固体制剂不均匀主要体现在生产设备、生产方法以及工艺参数不同。
(一)粉碎
粉碎度对片剂的崩解时间、溶出度的均匀性有明显的影响。卓丹等对不同粉碎度的野生西洋参进行了体外溶出实验,在实验的前10分钟,野生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b1的溶出速率表现为极细粉>细粉>超微粉,10分钟后超微粉的溶出率最大,极细粉的溶出率次之,而细粉溶出率最低[3]。
(二)混合
中药固体制剂颗粒混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随机过程,容易受到混合物料的物性、混合设备以及周围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印象[4]。总的来说,由于目前不同中药生产厂家所使用的的混合设备不同,因而对固体制剂的均匀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制粒
在中药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颗粒的规格以及流动性差异均可能对统一生产批次的重要固体制剂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制粒过程中如果出现结块或者有效成分迁移等情况均会影响药片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均匀性。
(四)干燥
不同生产厂家、不同设备以及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中药成分的均匀性均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另外,干燥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水溶性成分在颗粒中的迁移,尤其当固体制剂中含有可溶性色素时,这种现象将表现的更为直观[5]。颗粒内部的可溶性成分的迁移会造成片剂表面色斑现象,而颗粒之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将严重影响同一生产批次的固体制剂成分含量的均匀性。
三、中药固体制剂不均匀带来的影响
(一)有效性问题
有效性是中药固体制剂的关键属性,制剂的有效性关系着治疗疾病的效果,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健康威胁,因此中药固体制剂的有效性研究尤为重要。针对目前中药市场上不同中药生产厂家或者同一中药生产厂家不同批次甚至同一批次出现的中药固体制剂的效用的不同,其药物成分的含量以及均匀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直接增大了临床疗效的不确定性。
(二)安全性问题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目前收录的83中有毒处方,不同种类的药材的不合理搭配会导致生产的中药固体制剂的毒性的产生,有的毒性成分甚至微量就可以导致人体器官衰竭或者直接致死。由于中药固体制剂成分的不均匀性,在毒性成分达标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导致片剂局部超标,进而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三)质量可控性问题
由于中药固体制剂成分含量不均匀性,因此固体制剂能否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难以保证。由于《中国药典》(2015年)还不完善,其仅明确了中成药的有效成分的下限指标,尚未对药物本身的均匀性进行详尽的阐述。基于此,保证中药固体制剂的均匀性,进而实现其医疗的高质量,是中药生产厂家的又一个重大课题。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中药固体制剂的均匀性受到混合、制粒、干燥以及成型等多个过程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中药生产厂家的制备工艺、制备流程、药材用量、生产设备以及工艺参数等都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行业规定,难以确保中药固体制剂的均匀性。为了确保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良的医疗条件,中药固体制剂生产环节的规范化和相应技术标准的健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陈纪鹏.谈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制粒及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08:59-61.
[2] 吴司琪,伍振峰,岳鹏飞,王雅琪,杨明.中药制粒工艺及其设备的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03:341-346.
[3] 李航,李小芳,易鹏,舒予,刘玲,吴珊,文怡静.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技术研究进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1:117-121+124.
[4] 杨荣平,杨明,刘小彬.中药固体制剂及其溶出度的研究概况[J].世界科学技术,2005,02:45-49+139.
[5] 许佳楠,邓剑壕,冯豆,蔡婷,蔡延渠,朱盛山.中药固体制剂均匀性问题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04:22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