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生产中如何防治病虫害
谢刚
[摘 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类在现代社会中不满足于现状,有着长远的发展目标,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产品的收效是是整个农业发展的根本,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国家大力支持农业改革,发展有机农业种植,促进农业的发展。有机农业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是农业种植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是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国家和社会要高度重视。
[关键词]农业;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的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5-0294-01
1 有机农业的特点
所谓有机农业,是农业开展循环经济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特征。通过该种农业方式的建设,使农业生产能够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并有利于自然环境的恢复,在有机喂养的动物和农作物、土壤、水源、环境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物质循环。具体来说,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有机农业并不以化学用品作为肥料或者农药,最大程度保证水源、环境以及土地;其次,有机农业对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视,在对种群间生态关系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以此起到对作物产量、质量进行提升的作用;再次,有机农业提倡作物的轮作,鼓励适当添加物种的数量,以生物的多样性来维护生态环境;最后,有机农业有限选择物理、生物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能够对环境进行良好保护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2 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使用优质的技术防治
(1)使用无病种苗技术。选用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并从中选取完好的优良种子,通过晾晒或浸种、干热消毒法等途径来灭杀种子表层的病菌提高种子的成活率,获得无病的健壮的种苗。(2)使用健身栽培技术。通过为土壤配置有机专用肥来提高土壤生物的活性,有机专用肥的配置首先要保证对环境无害,其次是做好杀毒措施。由肥沃无病虫害的土壤来培育健康植株,提高植物的病虫害抗性。(3)利用农业轮作技术。单一作物将极大恶化土壤的生态状况,造成病虫害的大肆泛滥难以控制,可以合理轮作有机农作物,采取适时休耕、透光通风、清沟排渠等措施改变农田的生态状况,恶化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作物病虫害的产生。
2.2 及时清理田园、诱杀害虫,合理安排播种
要及时进行田园的清理工作,清除杂草、碎叶等上面附着的虫卵、病菌和害虫,通过将可能附着病虫害的物体清理出田园来降低田园内病虫害的危害;选购有效的有机生物药剂和矿物质进行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相关生物药剂和矿物质要确保无害环境,或是其造成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还可以培养并保护害虫天敌,为害虫天敌建立合适的生存环境,比如在田园附近建立林带等等可以借助害虫天敌的力量来控制虫害;有机农业的生产者需要尽量多的了解各病虫害的多发时期等习性和规律,结合种植作物的特性合理安排播种的时间,错开病虫害高发期,降低病虫害的危害;当作物收获后将埋在地下的害虫卵和蛹等用机械翻出来,利用冬季的低温和人工挑拣的方法消灭一部分的害虫来降低来年的虫害。
3 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体系构建
3.1 重视生态平衡工作
在以往较为单一作物种植情况下,为所有的作物都提供了统一的资源条件以及生态条件,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病虫很容易迅速发展,而益蟲则可能因为环境过于单一、觅食物品种类较少而对生长、繁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开展有机农业种植时能够积极引入具有多样品种的农业资源,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平衡特点的生态圈,以此起到对害虫的良好防治作用。所谓多样性种植,则具有空间多样性以及时间多样性这两大部分,其中,时间多样性包括有对植物种植时间的把握以及对作物收获时间的计算;而空间多样性则具有地理空间多样性、种植土壤多样性以及种植品种多样性这几种,通过上述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在对益虫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环境的基础上也更有利于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开展。
3.2 强化生产管理
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由作物本身的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决定了作物的生长。在选种时,对种子和幼苗的选择要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在播种时,要做好种子和幼苗的筛选工作,对种子做好种前处理,充足的晾晒及时的温水浸泡,去除带病的种子,提高种子的成活率。通过种植经验和对种植方法的学习中研究出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总结出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和有利于害虫生长的天气气候。在生产管理中及时调整种植方案,在播种时间的选择上尽量避开病虫害的快速生长和繁殖的有利条件。播种以后及时进行害虫的防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喷洒药物。当作物生长成苗时,及时除草,减少害虫的食物量。对已经长大的作物进行修整,及时发现有害虫的作物苗进行剔除。最大程度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3 综合治理虫害
病虫害是发展有机农业种植的一个阻碍,要实现有机农作物种植的目的就要加强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农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一定要切合实际,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有效的防治办法,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轻度虫害现象进行防治管理,从经济的角度节约成本。一旦遇到不可调控的情况,超出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最大范围,就要及时采取高强度的最优化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控制法,在防治害虫的同时避免了化学农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在有机农业种植中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结合环境和经济因素实现防治效果最大化,促进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
3.4 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和技术投入
农业技术人员要做到三个“深入”即深入群众、深入田间、深入研究,科技人员要深入群众内部,坚持以人为本,定期对农民开展问卷调查,整理群众反映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快速有效的查找相关的书籍结自身的田间经验,编制成农作物病虫防害小册子发放给农业种植人员,指导他们农作物虫害防治工作。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要定期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手把手指导农业种植人员农作物病虫防害技术,总结出各类虫害病毒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细致的指导,确保他们真正掌握防治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技术。
3.5 改善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传统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经常对化学方式进行应用,即通过大量农药的播撒将害虫杀死。对于该种方式来说,存在着非常多的弊端,首先,在化学材料中,具有数量很多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们在对农作物进行食用时,就很可能由于作物中具有残留的农药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其次,化学方式对环境、河水以及生态等都具有较大的破坏力,不仅对生态平衡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也会因此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而通过生物病虫害方式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如在有机农业种植区域内养殖鸡鸭等家禽,则能够自然的形成对虫害的防治。此外也可以通过利用灯光吸引昆虫、设置昆虫阻碍等方式起到防治虫害的作用。
4 结束语
在农业种植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思想进行有机农业种植,为国家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有机农业种植中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管理工作,重视生态平衡工作,强化生产管理,综合治理虫害,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和技术投入,改善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有机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促进有机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要求[J].梅琳琳.南方农业.2014(15).
[2] 有机农业的植保理念与措施[J].司传权.现代农业科技.2015(19).
[3] 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张志明.种子科技.2016(08).
[4] 林业病虫害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赵雅琳.中国林业产业.2017(01).